橋蕤大喜,謙虛了兩下,順勢收入囊中。
這一趟沒白跑。
孫策也很滿意。橋蕤打硬仗不行,打順風仗還是可以的,有比沒有強啊。更讓他滿意的是橋蕤態度好,作為一個前輩,能這么快就轉變觀念,堪稱楷模。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對國色雙胞胎女兒。得了他的忠心,將來才有機會左擁右抱啊。
一想起大小喬,孫策就郁悶。過了年才七歲,老子是開幼稚園的嗎?
橋蕤新官上任,干勁十足,向孫策請示這太守府的掾吏如何處理。按大漢制度,太守由朝廷任命,掾吏則由太守自己指定,申報朝廷批準就行。通常能在太守府做掾吏的人都是本郡大族,特別是功曹、五官掾、督郵這樣的右職,基本都由大族把控,太守能不能順利的屬行職能,很大程度上要看與這些人的關系處得好不好。
現在的功曹是許劭,許劭明顯和孫策不對付,橋蕤請示,干脆把他換掉。
孫策也想把許劭換掉,但他想來想去,覺得一開始就換人不好。這會讓人覺得他心胸狹隘,故意報復許劭。雖然他的確挺討厭許劭的,但這個時代的人就好這調調,不管是非,只要是與上位者對抗就是豪杰,現在擼了許劭,除了給許劭再增加點名聲,進一步抹黑自己之外,沒有任何實際好處。
這種舍已利人的事,他才不做呢。大戰在即,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沒精力和許劭糾纏。
“我在汝南的時間不會長,將來與他們共事的人還是你,你自己掂量著辦。我現在最關系的是兩件事:一是兵,二是糧,其他的事我都不管。”
橋蕤心領神會,對孫策的信任非常滿意,隨即以十二倍的熱情投入了新工作。
有了朱儁的手令,孫策名正言順的接管了汝南郡。一邊從郡兵中挑選精銳組建人馬,一邊發布募兵令,在整個豫州范圍內征召身體健康、品行端正、武藝精湛的勇士從軍。
這種文書面向普通百姓,不需要引經據典,孫策自己就能寫。除了正常的內容之外,他特地點明了此次募兵的三個原因:一是守土有責,保護百姓;二是維護太平,守護正義;三是封妻蔭子,光宗耀祖。因此,唯利是圖,想發橫財的人敬謝不敏,來了也不要。
聽完孫策的三個目標,原本就一肚子怨氣的許劭嗤之以鼻,拿著橋蕤剛剛擬定的命令找到了孫策。
“將軍難道要拒忠于朝廷的勇士于門外嗎?你這是為朝廷而戰,還是為你孫家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