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岱愣住了,直到孫策喊第二聲,他才反應過來,連忙上前行禮。“某便是呂岱,見過將軍。”
孫策一把抓住呂岱的手臂,放聲大笑。“定公,來得何其遲也。請進,請進。”說著,拉著呂岱就往里走,連一旁的陶應都給忘了。呂岱被孫策拽著跑,腦子里一片空白,甚至沒有注意到一旁請見的人羨慕的目光。孫策拉著呂岱來到堂上,請呂岱入座,這才笑道:“定公剛到平輿?”
“是,是。”呂岱被孫策的熱情搞得暈頭轉向,還沒定下神來,只是連聲答應。
“這一路走來,形勢如何,還算安定嗎?”
呂岱想了想,很誠懇地說道:“雖然有些議論,但總體來說,人心安定。能在這種情況下穩住局面,將軍極是不易。”
“哈哈,能得定公這一句,我甚是欣慰。”
孫策搓著大腿,笑容滿面,熱情而真誠,一點也不像第一次見面,倒是像久別重逢的好友,讓呂岱感慨不已。久聞孫策平易近人,求賢若渴,果然名不虛傳。他和趙昱、劉和相處那么久也沒見過他們這樣的笑容。孫策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聚集眾多人才,打下如此基業,的確有其過人之處,難怪張纮這樣的名士都愿意為他所用。
“定公從廣陵來?”
“我從盱眙來。”呂岱有些不好意思,從懷中掏出劉和的書信,雙手送到孫策面前。“我奉劉將軍之命,前來探望故兗州刺史袁譚,并有事與孫將軍相商,怕無由得見,這才托同郡名士張子綱的大名,并非有意欺瞞,還請將軍海涵。”
孫策一愣,隨即惋惜地嘆了一口氣。“原來是這樣啊。定公機智,令人佩服。不過,你要來見我,不必托任何人的名義。不瞞你說,我早知定公大名,只是一直沒機會去廣陵。定公有才,如今在劉公衡麾下一定身居顯位,我錯過了。”
呂岱感激不已,卻沒有多說什么。他拱手道:“多謝將軍錯愛。我這次來,是奉劉將軍之命,愿與將軍化干戈為玉帛,保一方太平。”
孫策眉梢挑起,看了一眼陶應。陶應非常緊張。孫策捻著手指,沉吟道:“劉公衡……想求和?”
呂岱搖搖頭。“不是求和,是講和。”
孫策笑了,身體微微后傾。“定公以為,劉公衡有和我講和的資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