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嘆息道:“我不敢有任何想法,全聽將軍吩咐。”
“不妨事,說說看吧。”孫策取來一只胡座,遞給李嚴,示意他坐下說話。李嚴坐了下來,抱著膝蓋,想了一會兒,抬起頭,臉色微微漲紅,眼神卻很專注。“將軍,這是朝廷的離間之計。黃將軍對將軍忠心耿耿,從無異志。人言可畏……”
孫策笑笑。“是啊,人言可畏,連勇猛無畏的黃漢升都怕了。”他將那封軍報疊好。“漢升舉薦來的人,我不能拒絕,從現在開始,你就是我軍謀處的一員。”
李嚴猶豫了片刻,還是站了起來,躬身領命。
“坐。”孫策讓李嚴坐下說話,不要太緊張。可是李嚴再也無法像剛才一樣從容了。他局促不安,明顯有些心不在焉。孫策暗自發笑,這廝還是得失心太重,城府不夠深,怪不得一把好牌打得稀爛,被諸葛亮賣了還幫諸葛亮數錢。
“說說,黃琬被擒,襄城又被沮鵠占據,接下來該如何部署?”
李嚴勉強收回心神,將自己的建議說了一下。來的路上,他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在荀衍在側,強攻襄城是不可能的事,讓黃忠獨自對付荀衍也有些困難,勝是能勝,但傷亡太大。在這種情況下,不如以靜制動。黃琬被俘,潁川局勢對孫策有利,荀衍、麹義則面臨困境,這時候等一等,看他們如何動作再作計劃,也許可以找到一些破綻。
孫策聽完,沒有說什么。李嚴這個計劃沒什么問題,穩中求變,中規中矩,說明他有一定的大局觀,卻不算突出,至少無法和諸葛亮、陸議相提并論,即使是和張承比略遜一籌。考慮到李嚴性格要強,寧**頭,不做鳳尾,真讓他進軍謀處,他也無法和同僚相處,反而會打擊自信心,還是讓他跟著黃忠比較好。
孫策手書了一封軍令,讓李嚴連夜送到邑城去。郭嘉、魯肅都駐扎在那里。李嚴情緒不高,但他還是接受了命令。孫策留下了黃忠的一百親衛騎,讓馬超率領白毦士護送李嚴出發。送走李嚴后,孫策一時睡不著,取出黃忠的舉薦書反復研讀。
他讀出了黃忠的惶恐不安,但他想得更多的卻不是黃忠,而是周瑜。以黃忠的戰功和投效之早,拜中郎將、封關內侯的確有些抬高,可是比起周瑜的鎮南將軍、舒侯來又算得了什么。和他的鎮北將軍、錢唐侯相比,周瑜拜鎮南將軍,封舒侯,隱隱還有力壓他一頭的意思。長安那些人用了心思,周瑜那么聰明的人又怎么會想不到?他現在大概比黃忠還要不安,在猜他心里會怎么想。
猜忌猜忌,總是先猜后忌。一旦相互之間的信任出現裂痕,其他的事就會接踵而至,最終會毀掉一切。
長安朝堂上那些人干正事,玩弄這些小手段卻是一流的。
孫策坐了起來,叫來了文丑。“你抓緊時間回一趟平輿,與家人見個面,然后趕去江陵,擔任周瑜的親衛騎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