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部署戰術時,閻行曾鄭重提醒過韓銀,如果遇到胡騎,不用慌,直接上。幾次戰斗表明,胡騎看起來兇猛,其實裝備差,不熟悉中原地形,同等兵力下戰力不如漢騎,你只要留心,不要落單,不要被他們突襲就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危險了。如果遇到張郃和大戟士,千萬要小心。張郃是袁紹麾下的高手,大戟士也是漢軍騎士精銳,實力不比他所領的親衛騎差。尤其是不要與張郃單挑。張郃的大戟是古兵,有很多招法現在已經失傳了,據孫策得到的情報,張郃在涿郡時曾與趙云、關羽先后交手,不分勝負,是一個真正的高手。
趙云武藝如何,知道的人不多,但關羽的武藝卻是公認的強悍。能和關羽戰平,張郃已經成為孫策麾下諸將都非常重視的對手。孫策和袁紹是對手,他們遇上張郃的可能性非常大,有備無患,多點準備早是好的。聽得多了,韓銀對張郃也不陌生。
給他印象最深的卻是孫策說過的一句話。孫策說,戟是戈與矛的組合體,戟鋒是矛,是刺兵,側刃是戈,是割兵,隨著煉鋼技術的進步,甲胄越來越堅固,以后的武器傾向于更利于破甲的刺兵,割兵的作用不大,張郃的大戟士看起來威風,其實華而不實,將來肯定會被淘汰。側刃對付皮甲沒什么問題,對付鐵甲就太勉強了,還不如直接用刀砍。
孫策還為此做過試驗,用戰刀砍手臂,有臂甲也一樣能砍斷。將戰刀按在臂甲上割,因為力量不足,即使是最鋒利的戰刀也很難割斷臂甲,更別說將手臂砍斷了。大戟多用鑄造法,即使是鍛造也不過三十煉,肯定不如百煉刀。
關鍵時刻,韓銀想到了孫策的這個結論,冒險一試,居然成功了。
當然,孫策的分析只能讓他出奇招,破解張郃的大戟攻擊,一刀重傷張郃卻是得力于馬超的拔刀術。
馬超不僅好武,而且好勝心很強,擊敗對手就是最大的樂趣。他意識到與人單挑時勝負只在一瞬間,哪怕是拔刀慢一點都有可能落敗,所以他苦心鉆研拔刀術,只為了比對手拔刀快一瞬。馬超研究拔刀術有成,在與同伴較量的時候往往能搶得先機,但只是與人單挑時用,卻沒有在戰場上用過,誰會在戰場上比誰拔刀快啊,刀都是直接抓在手里的。
臨陣之際用拔刀術,是韓銀的靈光一現,就算是馬超看到也要贊一聲好。
一刀破敵,兩人已經錯馬而過,韓銀顧不上看張郃的生死。憑手中的感覺,他可以確認自己一刀劈中了張郃,至于能傷到什么程度,他就不敢說了。
“好刀!”韓銀大叫一聲,開心得都快飛起來了。南陽產的軍械就是好啊,有了這些軍械,以后這一千精騎可以在涼州橫著走。如果再從孫策手里討一千騎的裝備,兩千精騎在手,那韓家就可以橫著走了。
“殺!”韓銀揮舞戰刀,一刀將一名大戟士連人帶戟砍為兩半,意氣風發,沖殺在前。有騎士遞過一柄長矛來,韓銀還刀入鞘,接矛在手,大呼向前。
涼州騎士被韓銀的氣勢所鼓舞,士氣如虹。
張郃半蹲在地,手中大戟左撥右擋,接連磕開數十柄長矛,眼前終于一空,再也沒有一個騎士,這才松了一口氣。他雙臂酸軟,肩頭被長矛刮中的地方痛不可當,但最疼的卻是后背。背甲和戰袍被韓銀一刀劈開,背部有鮮血沿著脊柱流下,浸濕了褲腰。一想起這一幕,他就覺得后怕,如果不是戰馬前撲,韓銀那一刀有可能直接砍斷他的脊柱,他不死也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