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下,他只能敲響戰鼓,命令諸部小心,小心公孫瓚的突擊。他們四面包圍,兵力分散,看似占盡上風,其實在任何一個方面都沒有兵力優勢,強行攔住公孫瓚的可能性極小。他現在只希望傷亡不要太大,他還有余力追擊。公孫瓚已經是強弩之末,只要他強追不舍,還有一線機會。
如果不是劉和出了意外,戰局原本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公孫瓚轉了半圈,看到了鮮于銀。
鮮于銀也看到了公孫瓚,二話不說,躍馬挺矛,殺向公孫瓚。公孫瓚冷笑一聲,也開始策馬沖鋒。兩人錯馬而過,公孫瓚架開鮮于銀手中的長矛,一矛洞穿了鮮于銀的胸甲,將鮮于銀挑了起來。鮮于銀痛得怒吼,伸手抓住了公孫瓚的矛柄,另一只手掄起長矛,抽在公孫瓚的臉頰上。公孫瓚被抽得眼前直冒金星,兩耳雷鳴,他勃然大怒,雙臂用力,將鮮于銀遠遠的甩了出去。
鮮于銀轟然落地,咧嘴笑了兩聲,鮮血從嘴里噴出來,登時氣絕。
鮮于銀的親衛發了瘋,一個接一個地沖了上來。白馬義從不甘示弱,紛紛擁上前去,殺在一起。公孫瓚卻不敢戀戰。鮮于銀的親衛和他一樣,上了陣都有些瘋,鮮于銀又死了,這些人會更瘋。他有傷在身,如果再被撞下去,就不可能再有機會爬起來了。他用長矛猛抽戰馬,向前突擊。
鮮于銀戰死,他的部下沒有了指揮,擋不住公孫瓚和白馬義從的沖擊,公孫瓚殺出一條血路,數百白馬義從跟著他突出包圍圈,向圣聚方向奔去。鮮于輔見狀,下令鮮于銀追擊,但鮮于銀卻一直沒有反應,很快,他的戰旗也降下了,表示鮮于銀已經陣亡。
鮮于輔痛徹心肺,失聲痛哭。田疇也愣了,一時無措。苦戰半日,雖然重創了公孫瓚,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齊周、鮮于銀先后陣亡,將士的傷亡也接近半數,士氣低落,還能不能繼續追擊?
但鮮于輔很快給出答案。他抹干眼淚,下令追擊,親自沖鋒在前。仇恨越結越深,如果這次不能殺死公孫瓚,就算他們肯罷休,公孫瓚也不會罷休。
公孫瓚突出重圍,回頭看看,差點將牙齒咬碎。兩千多白馬義從隨他出戰,現在只剩下不到一半,而且有不少人受了傷,更嚴重的是戰馬損失嚴重,很多人沒有戰馬,只能兩人共乘一馬。
這一戰大出意外,損失太大,罪魁禍首就是劉和的詭計。如果不是那個贗品劉和的亡命突擊,他的損失不會這么大,尤其是身邊的白馬騎士不會遭受重創,他本人也不會兩次被撞下馬。如果那是真的劉和也就罷了,可是讓他付出這么大的代價的只是一個普通人,而真正的劉和卻不知所終,這讓他無法接受。
不殺劉和,誓不罷休。
就在公孫瓚咬牙切齒的惦記著劉和的時候,劉和出現了。
雖然沒有劉和的戰旗,也沒有標志性的赤色大氅,但公孫瓚還是一眼看出了劉和。劉和策馬沖在隊伍的最前線,手中的長矛遙指公孫瓚,即使隔著數百步,公孫瓚也能感受到他沖天的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