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王嶺的故事,袁譚感慨不已,再次落淚,下令為王嶺用木頭刻一個頭,讓他完整的下葬,并宣布將代劉和完成承諾,將王嶺的家人接到鄴城贍養,辟王嶺的兒子為吏,給他一個前程。
眾人如釋重負,齊聲贊揚袁譚有義。既然袁譚承認劉和對王嶺許下的承諾,接過了劉和的責任,想來對他們也不會太苛刻,畢竟袁譚要想占據涿郡也離不開他們的配合。果然,袁課隨即又宣布太守府、各縣的官員各安原位,暫時不做調整,他將選一個聰明仁義的人來接替劉和擔任涿郡太守,希望在座的人一起努力,為安定涿郡獻計獻策。
眾人山呼萬歲。
劉備一夜沒睡,雖然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安次城,但他并不安心,一千騎兵并不能保證他的安全,關靖也代表不了公孫瓚。公孫續雖然遠在中原,公孫瓚卻還有一個弟弟公孫范在薊縣,他能不能接管公孫瓚的實力還要看公孫范是不是答應。
當務之急,自然是造成既定事實,先將安次城控制在自己手中。張飛、簡雍率領一萬步卒趕到后,劉備立刻接管了安次城防,留下簡雍率領兩千人守城,自己帶著關靖、張飛一起去接應公孫瓚安排在圣聚的一萬步卒。
半路上,劉備向關靖請計。關靖本來不肯說,見劉備再三堅請,態度誠懇,關靖只好說了幾句。他提醒劉備,公孫瓚雖然實力強勁,但他有一個很明顯的短處:他沒有獨占一郡,沒有穩定的錢糧來源。薊縣既是廣陽郡治,又是幽州州治,權力實際掌握在刺史張則手中,公孫瓚能直接控制的也就是安次城,這兩年在安次屯田,勉強能供養大軍,卻無法再擴充,兩次大戰受挫后一直沒能恢復元氣。
劉備有漁陽,相對來說條件好一些,接管公孫瓚的部屬沒什么問題,只是欠缺一個名義。這個名義可以用兩個方法來彌補:一是得到張則的認可;一是取得盧毓的支持。張則是幽州刺史,他如果認可劉備接管公孫瓚的兵力,即使公孫范也無話可說。盧毓是盧植的幼子,是劉備和公孫瓚共同的師弟,盧植在幽州甚有名聲,盧毓如果能支持劉備,對劉備在名聲上會有莫大的幫助。
劉備想了半天。“叔安兄,你是說……盧師的三子盧毓嗎?”
“當然。”
“盧毓尚未成年吧,他如何能代表盧師?叔安為何不說盧師的長子盧敏?”
關靖瞅瞅劉備,沉默了片刻。“府君有所不知,盧敏已經病故了,不僅是他,他的次弟也病故了,尊師如今只剩下盧毓一個兒子。”
劉備不禁臉上發燒。他剛回幽州時去祭拜盧植時見過一次,只是為了緩和與公孫瓚的關系,后來派人送了兩次錢糧,自己就沒有登過門,做了漁陽太守之后,他連使者都沒派過,竟然不知道盧家出了這么大的變故,作為學生來講,的確有些不妥。關靖這么了解情況,說明公孫瓚是知道這些事的,也一直和盧家保持聯系。
“叔安兄,這件事是我疏忽了。戰事一結束,我就去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