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續無地自容,連連請罪。郭嘉安撫了他一陣,又道:“公孫度與你家可有什么淵源?他如今坐鎮遼東,如果能請他協助,你報仇的機會又多了一分。”
公孫續連連搖頭。公孫度是遼東公孫,與他們這一支遼西公孫非常疏遠,幾乎沒什么往來,根本指望不上。論親近,公孫度遠不如孫策。
郭嘉心知肚明,他也只是這么說,并沒有指望公孫度能夠協助公孫續,甚至并不因為如此。孫策送公孫續回幽州是為了他的幽州戰略,而不是為了讓公孫氏坐大,但他取遼東要有一個理由,公孫度不肯幫公孫續就是一個不錯的借口。當然,如果公孫度愿意忙,孫策也不用太擔心,正好將公孫度調離遼東。公孫度是遼東人,按制度,他不可以擔任遼東太守,那是董卓的亂命,早就該改過來了。以前是朝廷力不能及,現在他節制八州,有這個實力,而且名正言順。
遼東郡有六萬多戶,近三十萬口,實力與漁陽相當,他當然不能讓這么重要的地盤落在公孫度的手中。
“試著聯絡一下吧,畢竟同姓,也許有用呢。”郭嘉說道。
公孫續無可無不可,一口答應。
四月初,趙溫帶著詔書,護送長公主到達彭城,隨行的還有馬超的妹妹馬云祿。
孫策率領親衛騎趕到彭城迎接。出迎一百余里,也算是給了朝廷足夠的面子。朝廷雖然沒有直接封王,卻給了相當于封王的食邑,讓步很大,孫策也不能逼人太甚,相應地退了一步。
徐琨已經做好了準備,派長史陳矯到邊郡迎接,他本人鎮守彭城,以防出現意外。既有朝廷的使者,又有孫策本人親臨,他不敢有絲毫大意。如果在他的轄區內出了事,就算孫策不怪他,他母親孫夫人也饒不了他。
陳矯字季弼,廣陵人,游歷至彭城時與徐琨相識,徐琨對他很欣賞,就請他做長史。王相的長史如郡丞,不是守相自己就能辟除的,但徐琨身份特殊,很多部下都是他自行辟除,事后通報孫策一聲即可。孫策看過陳矯的名字,見他又是廣陵人,自然沒有異議。
第一次與陳矯見面,孫策和陳矯聊了幾句,先問了一些彭城的情況,后來又問了幾句陳矯家里的事。陳矯不卑不亢,應答如流,話不多,但句句中肯。孫策對他非常滿意。
到了彭城之后,孫策與徐琨見了面,問起陳矯其人。之前他曾和徐琨商量過青徐的事,想找幾個合適的人選擔任守相,徐琨提了幾個建議,唯獨沒提陳矯。他知道陳矯有才,有史書中有傳,但史書記載有時候未必靠譜,沒有親自見過面,他一般不會直接予以重用。徐琨不提,他還以為陳矯名不副實呢。
徐琨一聽就笑了。“這人不錯吧?”
“是不錯,為什么你不推薦他?”
“我舍不得,想留他再幫我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