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正,明天你率部上陣,可能會有些麻煩。”孫策提醒道。
“請主公放心,臣已做好苦戰的準備。”
孫策沒有再說什么。沈友是聰明人,只是缺少經驗,明天就算吃點苦頭也是值得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哪有不受挫折就能成長起來的名將。江東子弟兵是他的根基所在,沈友是江東系的軍中代表,他越快成長起來,越有利于派系平衡,但他卻不能大包大攬,什么都為沈友考慮周全。一來這有失公允,會讓其他將領有意見,二來沈友也有沈友的驕傲,不是不懂事的孩子,照顧太多,反讓他有心理負擔。
孫策隨即讓軍謀處講解明天的作戰目標。
明天的目標不是平地上的步卒方陣,而是兩側坡地。擊破遼東軍的第一道防線后,兩側的坡地就成了雙方必須爭奪的目標,占據了坡地,不僅可以居高臨下的shè擊,而且可以阻止對方兩翼包抄。坡地原本控制在遼東軍的手中,江東軍是仰攻,難度比平地作戰要更難。
這個任務就落在了沈友的肩上。
沈友之前就參與了整體作戰方案的制訂,早有心理準備,他想爭取首日出戰,就是不愿意承擔這個作戰任務,但孫策將首日出戰的任務交給了甘寧和他自己的親衛營,奪取兩側坡地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孫策是怎么想的,他沒有問,既然接下了任務,他就要全力以赴的完成。今天在觀戰的時候,他就與龐統商量這件事,也制定了一些方案。完成任務沒什么問題,只是未必能贏得像孫策的親衛營那么輕松。如果傷亡比例比甘寧還要大,這就有點丟臉了。
沈友不是嚴白虎,他清楚孫策對他的期望,更加不敢大意。會議結束,沈友讓嚴白虎等人先回去,他和龐統留了下來,向孫策單獨匯報。考慮到攻擊坡地的難度,他制定了一個比較保守的方案,需要更長的時間,無法在短短的一兩天之內完成,需要孫策給他更多的時間。
孫策聽完沈友的方案之后,和郭嘉商量了一下,原則上同意了,讓沈友將方案交到軍謀處審議。軍謀處不能做最終決定,但是會給出評價意見,對過于冒險或者不切實際的方案,他們會根據程度不同,提出不同級別的提醒,甚至給出否決意見。
軍謀處通過了沈友的方案,最后給出的評價是偏于保守,可以執行。這個意見和孫策的意見類似,但他寧愿沈友保守一點,也不希望沈友貪功冒進。他唯一的修改就是在沈友方案的基礎上多給了兩天時間,以便沈友能夠從容的實施計劃。
沈友很感激,吃完甘梅等人準備的夜宵后,帶著龐統離開了中軍,趕回自己的大營。
大帳里安靜下來,孫策起身走出大帳,呼吸新鮮空氣。海風輕拂,眼前一空,說不出的平靜。
他的中軍立在海岸邊的坡地上,公孫度原本在這里安排了騎兵,但騎兵始終沒有出擊,在步卒的陣地被擊破后,騎兵掩護殘存的步卒退出了陣地。公孫度將準備好的船沉在了港口,阻止孫策的樓船進一步深入。要把這些沉船清理掉需要好幾天時間,孫策也急不起來,只好耐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