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學的,沒有樓船,不能到海中捕魚,僅靠漁民在海邊捕點魚根本無法滿足數千騎兵的補給需要。公孫續帶來的這些魚干都是從大魚身上切割下來的,魚刺都被處理了,僅這一項就讓人無法效仿。
太史慈撥了一些魚干給閻柔。閻柔所領騎兵甲胄不足,戰斗力也一般,但是他們熟悉地形,騎術精湛,是最好的斥候,讓他們帶上一些魚干做干糧,可以走得更遠,行動更加便利,無形中等于放大了偵察范圍,能比對手更快一步。
太史慈的慷慨和大度獲得了閻柔等人的一致擁護,他們心悅誠服的接受了太史慈的指揮。
又過了兩天,閻志傳來消息,三郡烏桓的首領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放棄袁氏,擁護孫策,但蹋頓之死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不久前公孫度的易幟更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他們都想看看形勢再做決定。與此同時,閻志還傳來一個消息:東部鮮卑的幾個部落大人都接到了袁譚的邀請,打算出兵擾邊,進攻漁陽、廣陽諸郡,迫使劉備撤兵。
太史慈與田疇商量。田疇說,從檀石槐起,鮮卑人分三部,各領其地,一般不會越界。東部鮮卑是指從右北平向東,一直到夫余境,他們如果擾邊,最西端就是盧龍塞,不太可能進入漁陽、廣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說明參與其事的不僅僅是東部鮮卑,還有可能包括中部鮮卑,甚至鮮卑王庭也在其中。
東部鮮卑的中心在白狼山,鮮卑王庭則在彈汗山,他們如果聯手入侵漁陽,最可能的集合地點是在燕山以北的白檀山。尤其是東部鮮卑,他們的南側就是烏桓人的牧場,在烏桓人保持中立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從東而來,這里幾乎是必經之地。
閻柔也支持田疇的看法。
太史慈決定,全軍趕往白檀山,捕捉戰機,如果能先擊破東部鮮卑的聯軍,這一戰就拔得了頭籌,搶占了先機。與胡人作戰最難的不是擊敗他們,而是找到他們。既然鮮卑人主動送上門,沒有不打的道理。
很快,太史慈率部出塞,在田疇的引導下奔向白檀山。大雪封山,冰天雪地,在山中行走非常困難,即使有地圖也未必有用,可是有田疇這個熟悉地形的向導,太史慈省了很多力氣,也少吃了不少苦頭。
五天之后,他們趕到白檀山,先期派出的斥候送來消息,東部鮮卑諸部全軍出動,總兵力約七萬余人,前鋒百戰部落的一萬余騎。
聽了百戰部落四個字,田疇就笑了。“看來鮮卑人內部的王位之爭還沒有結束,一有機會和王庭聯手,彌加就迫不及待的趕來了。”
閻柔放聲大笑。“趕來有什么用,等他的可不是魁頭,而是我們。”
田疇一聲嘆息。“是啊,上次漢軍出塞還是二十年前的事,鮮卑人大概已經想不起漢軍是什么模樣了。這一次,希望能讓他們重拾對我漢軍的敬畏。”(三國小霸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