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去秣陵也是不得已,他現在的確沒有和孫策正面對抗的實力。
看完那些數據,曹昂將那幾頁紙仔細的疊好,笑道:“我聽說吳侯制訂了一個五年計劃,卻不知究竟。這次去秣陵,我要好好向他請教,回來之后,我們也制訂一個五年計劃,爭取讓兗州百姓活得更好些。”
陳宮笑著點點頭。“那我就代表兗州士庶,恭候使君歸來。”
兩人相視而笑。
次日。陳宮、曹仁及刺史府掾史出城送行,依依惜別。
陳宮、曹仁站在岸上,揮手告別。看著曹昂登上船,揚帆,順泗水而下,帆影漸漸消失在兩岸的煙柳之中,這才放下手臂,互相看了一眼,然后不約而同的嘆了一口氣。
作為曹昂的左膀右臂,他們都不同意曹昂去秣陵,但一向從諫如流的曹昂這次卻自有主張,堅決要去。他們不知道曹昂能不能安全返回,心里空落落的。
“公臺,這次要看你的了。”曹仁背著手,步履沉重。
“將軍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陳宮看著遠處的馬車,淡淡地說道:“使君不負兗州,兗州也必不負使君。”
曹仁轉頭看了陳宮片刻,轉過身,端端正正的行了一禮,然后叫過親衛,接過馬韁,翻身上馬,再次抱拳向陳宮告別。陳宮還了一禮。“請將軍務必把握好分寸。”
曹仁點點頭,帶著親衛輕馳而去,很快消失在官道上。曹昂去秣陵,政事委托陳宮,軍事委托曹仁,他要抓緊時間巡視各防區,防止孫策突襲兗州,又不能做得太明顯,引發不必要的誤會。在此之外,他還要防備冀州。兩線作戰,兗州形勢嚴峻,曹仁肩上的責任很重。
陳宮叫過鮑勛,商量了幾句,讓他留守昌邑,自己便上了馬車。他要趕赴各郡,聯絡兗州世家,確保他們與曹昂保持一致,不會被孫策收買。只有兗州世家支持曹昂,甚至不惜一戰,孫策才不敢輕舉妄動,曹昂安全歸來的可能性才存在。
馬車啟動,陳宮靠在車壁上,閉目養神,仔細斟酌著說辭。他與兗州各家都很熟悉,對每一家的性情都一清二楚,該找什么人,該說什么話,他都有所準備。但歸根到底,利害才是根本,要得到世家的支持,要么給世家更多的利,要么讓世家感受到威脅,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雙方才有可能坐下來談判。
“人心不古啊。”陳宮嘆了一口氣,拿起一旁的《孟子章句》,翻開第一頁,正是《孟子見梁惠王》篇。看到那一句“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陳宮眼神微縮,盯著那幾個字看了又看,一聲輕嘆。
“孫伯符,希望你是個真正的大丈夫,不要傷害我家使君,為人間留點仁義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