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正因為吳侯功高,所以賞賜尤重,不能不持重爾。”
“這是趙公揣度之言,還是有所本?”
趙岐被追問得手足無措。朝廷正想著收拾孫策呢,他哪敢假傳圣旨。“這……以情理而論,當如是爾。”
“若是朝廷不賞,反以功高震主,猜忌吳侯,趙公會進諫嗎?”
“這個……”
“趙公不必謙虛。你乃是孟子所言之大丈夫,君有過,必諫之。然,若朝廷不聽趙公之諫,趙公是易其位,還是棄之而去?”
趙岐嚇了一跳,連忙否定。“長史所言不妥。岐非貴戚之卿,豈能易君位……”
“是翻失言,還望趙公見諒。趙公非戀棧之人,想必是棄之而去。”虞翻哈哈一笑。“吳侯求賢若渴,好學上進,定然倒履相迎。”
孫策立刻拱手施禮,笑瞇瞇地說道:“趙公,江東歡迎你。”
趙岐哭笑不得,一邊還禮一邊說道:“多謝吳侯美意。岐老矣,戀鄉思歸,不愿遠離。”
虞翻應聲嘆道:“趙公所言甚是。朝廷豈無人乎,竟不顧趙公年高,跋涉江湖,尊老之義何在?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朝廷如此待趙公,實在有違孝道。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想來是朝廷失道寡助,只得辛苦趙公。”
趙岐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應對。虞翻處處引孟子而批朝廷,讓他想反駁都無從反駁起,而且虞翻的反應太快了,他根本跟不上虞翻的節奏,防不勝防。他看向張昭,張昭苦笑,無可奈何。趙岐這才明白張昭剛才為什么向他使眼色,只是后悔已經遲了。
孫策身邊怎么會這么多人才?張纮、張昭已經是難得的大才,可是論鋒芒,他們都不如虞翻銳利逼人。
論經濟,朝廷不如孫策有錢,西征還要靠孫策贊助。論武力,天子不過小勝鮮卑人一場,孫策卻已經是久經沙場的名將,戰無不勝。論人才,天子身邊只有荀彧、劉曄有限的幾個人才,孫策身邊卻不僅有張纮、張昭這樣的中年賢士,還有虞翻這樣的少壯派,就連一旁做記錄的少年都英氣不凡,將來必是大器。
朝廷還有什么優勢可言?難道真的如虞翻所說,朝廷失道寡助,氣數已盡?
“趙公……”
見虞翻又要發問,趙岐心慌意亂。不服老不行啊,論學問、論口才,自己都不是虞翻的對手,再辯下去也不過自取其辱。趙岐心中一聲長嘆,決定放棄,翻了個白眼,軟軟的歪倒。與其被虞翻說得啞口無言,不如裝暈吧,虞翻畢竟是個讀書人,總不會這點面子都不留。
見趙岐歪倒,孫策不敢怠慢,立刻招呼醫匠上前。趙岐閉著眼睛,卻聽得清楚,知道孫策早就準備了醫匠,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得任由醫匠擺弄,掐得人中生疼,卻怎么也不肯睜眼。
陸議見狀,提筆寫下幾個字:太仆醺醺然,如飲瓊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