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聽得如癡如醉,連聲附和。他將劉曄、劉巴等人的計劃轉述給荀彧。從根本上說,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以靜制動,以守代攻,在具體方案上,荀彧著眼于全局,劉曄、劉巴則著眼于具體的戰術。他們提議以封王為允諾,使曹操、劉備、袁譚、賈詡等人持續施加壓力,迫使孫策就范。
荀彧原則上不反對,但他強調先禮后兵,不能授人以柄,失了民心。
天子點頭答應。
三月初一,朝會。
大將軍長史楊修第一次參加朝會,與三公九卿及各官署的一些官員見面。
楊修滿眼看去,朝堂上有一大半面孔不認識,都是一些涼州籍的少壯派,雖然他們的官職并不算高,未必有資格在朝會上發言,精氣神卻非常旺盛,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楊修泰然自若,進退有禮,沒有半點可讓人指摘的地方。
大將軍掌內外事,是當之無愧的朝臣之首,孫策又有吳王的身份,兩者綜合,便在天子御座之下擁有一席之地,其他文武只能在他下面設座,先是以陳王劉寵為首的宗室,后是以太傅皇甫嵩為首的大臣,各府寺的掾吏則在本署長官后面或坐或立。
楊修是大將軍長史,所以在孫策的座席后面就坐。孫策的座席空著,向人們無聲的彰顯存在。
例行公事的討論了幾件事務,天子轉向楊修。“楊卿,你代大將軍入朝主政,第一次與諸公卿見面,有不少人未曾謀面,不如先互相認識一下,然后再就相關事務討論各抒己見,相互琢磨,如何?”
楊修躬身領命。“唯!”
天子又轉向荀彧。“令君,你既與楊卿是故交,又與諸公君熟悉,不如勞煩你介紹一下?”
荀彧躬身施禮,正準備說話,楊修又道:“陛下,臣斗膽,有一提議。”
天子毫不介意。“楊卿直言無妨。”
“夫子云: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臣與在朝諸君素不相知,所要討論的卻是關乎天下的大事,豈能不知其人而失言?夫子又云:吾于其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臣愿聽諸君之言,觀諸君之行,詢以圣賢之道,核以生民之術,以知其人可否與言。”
天子與荀彧交換了一個眼神,會心一笑。楊修還真是狂,一點也不謙虛,第一次見面就要考校君臣。
“令君以為如何?”
“臣以為可。”。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