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如此郁悶是有原因的。
戲志才親赴交州,協助劉繇、高干對付孫堅,牽制孫策的注意力,原本是可以大獲成功的。戲志才已經圍住了孫權,逼得孫堅率部馳援,本打算在孫堅趕到之前先擊破孫權,再迎戰孫堅,不料孫權憑借著精良的軍械和訓練有素的士卒硬是抗住了劉繇等人的輪番猛攻,孫堅趕到后,又強行撕開了劉繇的包圍,將孫權救了出去。
每一步都只差那么一點,最后必勝之局成了不分勝負。原本該殲滅的沒能殲滅,原本該擋住的沒能擋住,原本可以打平的卻變成了敗局。在其他因素不分上下的情況下,技術優勢讓孫家父子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硬生生的摧毀了戲志才的計劃,用蠻力打敗了戲志才的智慧。
曹操本人對此也深有體會,去年那一戰,他面對馬騰、楊騰,也吃了不少苦頭。后來的情報證實,馬騰擁有的才是南陽新式軍械,而楊騰手中的不過是孫策軍淘汰下來的軍械。如果楊騰和孫堅一樣擁有最好的軍械,再學學孫策練兵之法,結果將不堪設想。正因為如此,他急切的想搶在馬騰站穩腳跟之前占據武都、隴西。他原本打算趁著春夏之際出兵,可是孫策西來,讓他的計劃變成了泡影。
智謀只能充分利用現有的優勢,而技術卻能將不可能變成可能。曹操領悟到了這一點,卻有些遲了。他花了很多心思學孫策屯田、練兵,卻沒想到孫策最大的殺器并不是屯田、練兵,而是木學堂。
他也可以建木學堂,但他需要時間,而孫策卻未必會給他時間,天子更沒有這個耐心。
朝廷詔書已經送到益州,表面上看起來一團和氣卻暗藏殺機,使者提到了最近長安在傳的一個謠言:熹平五年,黃龍見譙。對這件事,曹操隱約有點印象,那一年曹昂出生,他得了長子,心情非常好,卻沒想到黃龍見譙和他曹家有什么關系。這么多年來,他從來沒想過曹家可能和天命有什么關系,他甚至不覺得袁紹有什么希望,所以才會有討董時那么積極。
朝廷的意思很明顯:要么攻擊孫策以證清白,要么放棄益州以避嫌。黃龍見譙,再加上曹昂與孫策的關系,朝廷有足夠的理由懷疑他的忠誠。就算他不想攻擊孫策,孫策也會借這個理由來攻擊他,爭奪益州。
他當然不能放棄益州。這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的立身之本。放棄益州,在長安做一個閑人?
他做不到。
不能放棄益州,就只能主動挑戰孫策。可是面對孫策,他又沒什么勝算可言,尤其是在還沒有拿下武都的情況下。爭奪中原,沒有戰馬是不行的,孫策費了那么大力氣奪幽州,解決了戰馬的供應,搶占了先機,他也必須有相應的戰馬來源。
總是差那么一步。
“志才,若孫策來攻,我們當如何設防?”
“先取秭歸、巫縣,步步為營,挫其銳氣,再固守捍關,以逸待勞。以鐵索橫江,大船儲油以待之,萬一守不住就放火燒船。益州的那些船都太舊了,索性燒了,拼個兩敗俱傷。”戲志才咳嗽了一陣,氣喘吁吁的說道:“如果能擋住孫策一陣,毀掉一些船,我們就還有機會。”
曹操覺得有理。他沒有技術優勢,卻有地利優勢,萬一打不過,就放出火船,順流而下,與孫策拼命。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哪怕是賭上益州整個水師,只要能燒掉孫策的戰船,擋住孫策,他就有翻身的機會。等孫策再把船補齊了,他也換裝新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