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玠眉心緊蹙,良久未語。
他能理解孫策的擔憂,但他更清楚這兩個條件都不可能實現,尤其是后者。兗州原本就是從屬于袁紹的地盤,從開始的劉岱到現在的曹昂,幾任兗州刺史都是袁氏的門生故吏,袁譚本人不久前還親任兗州刺史,如果不是冀州世家的強勢,容不下其他勢力,兗州世家早就選擇袁譚了。
讓曹昂控制甚至誅殺與袁譚有聯系的世家,兗州世家會直接翻臉,甚至起兵反抗。即使是那些與袁譚沒有聯系的世家也不會坐視曹昂這么做。世家支持不同的派系本來就是亂世之中的生存策略,他們怎么可能讓曹昂獨大。
“大王,恕玠直言,這么做……只會逼兗州與大王為敵。”
孫策一點也不意外,不緊不慢地問道:“你說的兗州是指曹兗州還是兗州世家?”
“兗州世家。”
“那就無所謂了。”孫策笑道:“遲早的事。”
毛玠不由得吸了一口涼氣。他聽得懂孫策這句話背后的意思。孫策新政的基礎之一就是從世家手中奪取土地,抑制兼并,至于是強奪還是贖買,只是不同的手段而已,目的卻是一致的。兗州世家不肯選擇孫策的原因就是不肯放棄手中的土地,他們要兼得土地與工商之利。工商之利很豐厚,但土地卻是根本。沒有糧食,金山銀山都沒有意義。
自從中平元年之后,兗州就是戰場中心之一,兗州人對糧食重要性的認識比誰都深刻。董卓主政那幾年,一石米賣到幾十萬的記憶刻骨銘心。
孫策顯然也知道他與兗州世家的分歧很難化解,所以他傾向于用武力解決問題,為此不惜將兗州世家推向袁譚一邊,成為敵人,也不肯讓步。不得不說,孫策這么做很陰險,也很冒險,卻也是一個很理智的選擇。既然不可能談判,那就找個理由消滅,一旦被擊敗,兗州世家就只能任他宰割了。
毛玠忍著不安,提醒道:“大王,恕玠愚昧,大王雖深謀遠慮,為抑制兼并不遺余力,可是就當前的形勢而言,將兗州世家變成敵人對大王來說并不明智。”
“那你說說,如果兗州世家支持袁譚,形勢將如何演變?”
“這個……”毛玠沉吟片刻。他知道,如果不能說服孫策,讓孫策意識到這么做的危險,他這次出使的任務就失敗了。“大王面前,玠不敢言兵,只是睢水、泗水雖險,不如大河,睢陽、任城雖固,不比濮陽。五州雖富,三路出擊,恐難持久。一旦蹉跎,大王數年心血付之東流,豈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