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此有什么建議?”
“盡快落實考功制,在試行中檢驗得失,再逐步加以改進。”諸葛亮沉默了片刻,又鄭重地說道:“尤其是軍謀處。臣聽到的非議有不少都與軍謀處有關。”
“你自己受到的非議也不少吧?”
諸葛亮點了點頭,沒有否認。
孫策沉吟了片刻。“最在近汝南,有沒有看關于王莽的文章?”
“看了一些,不全。”
“有時間看一看吧。”
“喏。”
孫策站了起來,背著手,向岸上走去。諸葛亮起身跟上,一言不發。上了岸,郭武牽過來兩匹馬,孫策接過一匹,翻身上馬。諸葛亮也接過一匹,手按著馬鞍,縱身一躍,穩穩的坐在馬背上。兩人并肩而行,向襄陽城走去。
“孔明,你今年十九了吧。”
“前幾天在潁川剛過的生日。”
“有沒有想過將來?從文還是從武?”
“暫時還沒想好。”諸葛亮說道。他看起來很平靜,應該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對孫策的提問并不意外。“臣想再多歷練幾年,看看自己究竟適合做什么。”
孫策沒有再說什么。諸葛亮在汝南主持報刊發行,引導輿論,工作成績是沒話說的,短短幾個月做得有聲有色,不僅與普通百姓相處甚好,與汝潁世家相處也不錯,尤其是剛剛被他批評的汝潁讀書人。這是一個擅長與不同人相處的人,但也讓人捉摸不透,連孫策本人都搞不清諸葛亮究竟想要什么。
他有點理解劉備當初的心情了。不過他不需要像劉備那么糾結。劉備沒得選,他有得選。不僅有得選,而且選擇很多,有足夠的耐心等諸葛亮開口,就像當初在平輿等諸葛亮主動來見一樣。
我承認牌技不如你,可是我不僅抓了一副好牌,還知道你的底牌。
見孫策不說話,諸葛亮反倒有些按捺不住。“大王,家兄有書信來,說他要成親了。”
“好事啊,誰家的閨女?”
“中山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