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營,徐庶不僅沒閑著,反而更忙了。將俘虜分類,安排醫匠為受了傷的俘虜處理傷口,安撫他們的情緒,交待政策,審訊重要的俘虜,收集情報,了解西城的形勢,一項項的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好在這些事都已經形成制度,他手下有大量熟悉業務的掾吏協助,處理起來并沒有什么難度。
忙到深夜,徐庶綜合了整理出來的情報,來到中軍大帳。
黃忠也沒睡,正在聽取掾吏的匯報。看到徐庶進來,他擺了擺手,示意徐庶稍候。徐庶會意,走到一旁的案上,裝了一碗肉粥,又夾了兩塊芥菜,填填肚子。從前天收到消息,準備伏擊龐羲開始,他們就沒真正睡過一個好覺,作為主將的黃忠更是如此,大帳里隨時準備著粥、點心,以便來匯報工作的將校文吏可以趁著等待的時間吃點東西,補充體力。
徐庶喝完第二碗粥的時候,黃忠走了過來,給自己倒了一杯藥茶,呷了一口。徐庶看了一下黃忠的嘴角。黃忠最近太忙,睡眠不足,有些上火,嘴角潰爛,一直沒好。
“都督在擔心什么?”
黃忠也不掩飾。“拿下上庸之后,我們就要西進,一路進攻到成固。近千里路、十余座要塞,過了安陽之后還要留意子午谷方向。元直,我們不能出一點差錯,否則就是前功盡棄。”
徐庶抹抹嘴角。“沒錯,我們不能出錯,如果要大王派兵增援,那也太丟臉了。所以圍上庸的時間非常關鍵,太短了,吳懿的主力來不及增援,太長了,諸塞守衛太嚴,我們攻城的難度增加。如果沒把握,不如不出手,在上庸多住一段時間,將諸縣好好整頓一下。我估算了一下,上庸周邊的耕地比房陵多,如果利用俘虜耕種,再招募一些百姓,基本能滿足我們的日常需要,只要從襄陽運一些應急的糧食就行。”
徐庶隨即將自己的計劃呈遞給黃忠,詳細解說。黃忠靜靜地聽著。這一年合作下來,他非常信任徐庶的能力,也對孫策的安排欽佩之極。用精兵,對糧食的需要大大減小,后勤壓力得以降低。兩次搶在秋收之前圍城,收獲的秋糧足以解決大軍幾個月的開銷。圍而不攻,伏擊援兵,減少己方傷亡的同時又練了兵,維持戰斗力,用一年時間將部下一萬多人訓練成真正的山地戰精銳,這一切之前是由軍師處的參軍們提供規劃,現在則由徐庶具體負責。
將一切因素都算到極致,尤其是人的智慧,這就是吳王用兵、理政的精髓,他和徐晃都不陌生,但掌握得最準確,執行最到位的人卻是一直在武關的徐庶。
徐庶解釋完,停頓了片刻,突然說道:“都督,我就聽秦夫人最近很忙,究竟在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