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是在冒險,卻絕非毫無把握的冒險。如果朝廷接受了賈詡的要求,而賈詡又真的出兵進擊攻南陽,孫策面臨的壓力的確不輕。賈詡在投機,卻并非全無理由,他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天下形勢的走向,也就擁有了和孫策討價還價的資格。
孫策是選擇妥協,還是選擇等待?對孫策來說,妥協的代價太大,不太可能,選擇等待,以守代攻的可能性最大,風險也最小。不管是朝廷拒絕了賈詡的要求,還是賈詡收到皇甫嵩的首級之后卻不發兵,敷衍朝廷,都可以大大減輕孫策的壓力。
“交友貴相知。”良久,孫策轉過頭,靜靜地看著李儒,眼神寧靜中帶著幾分決絕。“我理解賈文和,也希望賈文和能理解我。”
李儒愣了片刻,心里升起一陣不安。“大王,依老朽之見,文和并非有意與大王為敵,只是……只是機會難得,欲報董公賞識之恩罷了。且不說朝廷會不會答應,就算答應了,文和也未必會真的出兵南陽。”
“我不敢說先生所言不實,但我不能將希望寄于賈文和出爾反爾、食言自肥。”孫策態度很誠懇,也很堅決。“況且英雄有用武之地,有幾個能心如止水?我愿意成全他,與他堂堂正正的戰一場。”
“大王……”
孫策抬起手,打斷李儒。“初平二年,我與徐榮一戰,全殲西涼軍兩萬。現在我愿意給賈文和一個報仇的機會,看看他是不是比徐榮高明一些。先生,我就不留你了,麻煩你回報賈文和,請他做好準備,我將進兵弘農,與他一決高下。”
李儒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想到孫策的反應會這么激烈,連一刻都不肯等,直接宣戰。
賈詡做好準備了嗎?
孫策沒有給李儒解釋的機會,禮貌的請李儒離開南陽。既然宣戰,雙方就是敵人,沒有道理再讓李儒在南陽境內自由行動,打探情報。他派人護送李儒離境,一路上禁止與外人接觸。
李儒很狼狽,卻只能認倒霉。孫策對他一直很客氣,是賈詡的選擇讓他陷入窘境,成了不受歡迎的人,被驅逐出境。他向孫策告別,感謝一直以來的照應,帶上行李和侍從,棄船登岸,坐馬車趕往弘農。樓船雖然安穩,但逆流而上,速度不如馬車,他想在開戰之前趕回去與賈詡商議,避免一場禍事。要想說服賈詡,書信是不夠的,只能面談。
看著李儒的馬車消失在官道上,孫策笑了起來。“奉孝,你說賈文和收到消息,會是什么反應?”
“我也很好奇。”郭嘉搖著羽扇。“不見黃河心不死,他不是能被嚇住的人,這一戰估計不可避免,多少要見點血。”
“辛佐治能行嗎?”
郭嘉咂咂嘴。“就個人而言,感覺有點懸。不過兩軍交戰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只要不犯大錯,賈文和很難占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