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沒指望能在水戰上擊敗魯肅,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他只是想知道魯肅究竟有多大決心,是到陜縣為止,還是打算一股作氣,拿下整個弘農。陜縣以西就是弘農郡的郡治弘農縣城,正面強攻幾乎無法攻克,如果魯肅打算長期圍攻弘農,必然要派水師逆流而上。
沒過多久,他就看到了徐盛率領的水師。
看到滿載士卒和輜重的戰船逆流而上,賈詡意識到麻煩來了。
魯肅這是鐵了心要取弘農,不打算走了。
這當然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西有朝廷,東有袁譚,中間還有他們西涼人,魯肅要在千里戰線上同時與三個對手對峙,絕不是他一個戰區督就能承擔的責任。可若是孫策增兵河南,甚至親自坐鎮河南,朝廷將不得不轉移重心,阻止孫策突入關中。
如此一來,戰場中心將由南陽轉移到河南,甚至是弘農。
對孫策來說,這當然增加了負擔,隨時可能面崩潰。可是有危險的不僅僅是孫策,他的處境更危險。首先他要面對的一點就是他不得不兌現承諾,將河東交給董越。河東雖然只是一郡,人口、財賦卻比并州還多,又有鹽池、鐵官,交出河東,等于交出一大半的人口和財賦。
除了實力的損失,形勢也對他非常不利。他除了要面對朝廷與袁譚的夾擊,還要面對孫策。以前與孫策是盟友,他不僅不用擔心孫策的威脅,還可以得到孫策的支援。現在孫策翻臉了,四方勢力角逐,他作為實力最弱的角逐者,隨時可能被人一口吞掉。他本想在朝廷和孫策之間保持中立,現在卻不得不做出選擇。否則等不到孫策崩潰,他就先完了。
明明是一盤精妙的棋局,偏偏遇到一個莽漢,不僅將棋局攪了,連棋枰都砸爛了。
怎么辦?賈詡騎虎難下。事到如今,他也不能突然改口,放棄為董卓復仇的口號,轉投孫策,只得命令董越放棄陜縣,退入河東。一旦遲了,后路被徐盛切斷,董越想退都退不了。
收到消息,董越不敢怠慢,第一時間渡河,總算搶在徐盛趕到之前安全撤到河東境內。
魯肅進駐陜縣,也迎來了他進入弘農郡后的第一個考驗,也可以算是賈詡給他出的一道難題。如果不能攻克弘農,他不僅不能渡河進攻河東,還必須派重兵把守陜縣,孤軍深入,長期對峙對他非常不利。若攻擊受挫,損失太大,后果同樣不堪設想。
弘農縣城就是函谷故關,西漢時,應樓船將軍楊仆之請,漢武帝將函谷關東移三百里,故關就喪失了作為要塞的意義,成了一個普通的縣城,后來一直做為弘農郡治。作為曾經的函谷關,如今的弘農縣城雖然不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勢險要卻毋庸置疑,依然是個易守難關的要塞。
董越占據弘農數年,卻一直沒能進駐弘農,這里是弘農太守的控制范圍。現任太守傅允是涼州北地人,三年前由皇甫嵩舉薦出任弘農太守。傅允一直沒把董越放在眼里,這幾年不斷加強城防,防止董越強取。面對突如其來的魯肅大軍,傅允同樣沒有一絲懼意,一面傳書朝廷求援,一面動員全城百姓上城,準備死守弘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