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給與你無關的人。”
“為什么?”
“與你無關,出了事,你才可以不理。萬一翻了臉,也可以兵戎相見。”
董越眉頭緊皺,考慮了好一會兒,很勉強地答應了。他看著眼前的并州牧印綬,暗自后悔。不該和賈詡生隙,換誰來并州也不會比賈詡更好啊。
閻溫說服了董越,迅速將消息傳回潼關大營。他沒有說賈詡有觀望之心,只說賈詡身體不好,需要休養。天子接到消息后,倒也沒想太多。他本來也沒太指望賈詡入朝,賈詡還有些情緒,不能著急,等一段時間也許就好了。不過賈詡交出并州,目的也達到了大半。
天子和劉曄、楊阜等人商量并州人選,結果又發生了分歧。
楊阜希望由閻溫出任并州刺史,理由有兩個:一是閻溫與賈詡有舊,和董越相處也不錯,由他擔任并州刺史,可以安撫董越,至于引起董越猜忌;二是閻溫在涼州刺史府做過別駕,有行政經驗,現在又說服董越支持朝廷,有功當賞,出任并州刺史合情合理。
劉曄則提醒楊阜,閻溫的確是個合適的人選,但朝政需要平衡。并州人與涼州人有分歧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涼州人有功當賞,并州人的情緒也要照顧,要不然矛盾激化,對朝廷不利,對涼州人也不利。
天子這次聽取了劉曄的建議,任命偏將軍王服領并州刺史,即刻赴任。
為了撫尉賈詡和董越,天子隨即又下詔,賈詡增邑二百,合前共五百戶。又拜董越為臨洮侯,食邑五百戶,遷鎮北將軍,領河東太守。
搞定了河東,關中暫時解除了兩面受敵的危險,天子松了一口氣,隨即與眾臣商量如何反擊。
這顯然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弘農與潼關原本是一體的,都是古桃林塞的一部分,弘農古函谷關是東端出口,潼關則是西端門戶,兩關之間就是桃林塞,不是高塬就是山地,兵力很難展開。況且江東軍擅長山地戰也是出了名的,在這樣的地形和魯肅爭雄,誰都沒信心。一旦不慎,被魯肅打個伏擊,只怕所剩無幾的士氣會全部崩潰。
經過反復商量,劉曄擬定了一個計劃:天子率主力與魯肅對峙,迫使魯肅滯留弘農,然后要求袁譚出兵河內。魯肅的主力在弘農、陜縣一帶,河南空虛,如果袁譚出兵,很容易攻入河南,切斷魯肅的退路,形成包圍之勢。如果孫策引兵來援,南陽的兵力就會減少,黃忠沒有了后應,進攻的勢頭也會放緩。
河南是天下之中,又是舊京。袁譚一度攻進河南,收復洛陽,但旋即又被魯肅奪了回去。此次進兵,如果天子能夠親自收復洛陽,對人心士氣也是一個鼓舞。況且河南比南陽更適合騎兵作戰,在河南決戰更有利于擁有并涼精騎的朝廷。
天子派人送出詔書,隨即向湖縣進兵,擺出主動進攻的架勢。他還沒趕到湖縣,斥候送來消息,魯肅本人回陜縣去了,留守弘農的叫蔣欽,兵力也不多,只有兩千余人。
天子且喜且怒。喜的是安撫河東的策略起了作用,魯肅將防御的重點放在了陜縣。怒的是魯肅根本沒把朝廷放在眼里,只派一個偏將鎮定弘農,區區兩千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