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要和舍弟及逢元圖本人商量一下。”
“這是自然。”劉備滿口答應,心里卻樂開了花。從牽招口中,他知道逢紀是和郭圖、許攸一輩的謀士,很有實力,袁紹取冀州,逢紀是有功之人。卻因為是北海人,卻不屬于汝潁集團,又不屬于冀州集團,最后只得選擇了袁熙,如今處境尷尬。只要他開口,就算袁譚不肯,逢紀也不會拒絕。
有了逢紀,他就有了一個熟悉地形的謀士,可以彌補陣營中一直存在的缺陷。對這個問題,他已經焦慮很久了,否則當初也不會想去挖孫策的墻角,碰了一鼻子灰。
不出劉備所料,袁譚雖然沒有立刻答應,其實已經同意了。在當晚的接風宴上,袁譚就和袁熙“商量”此事,又征求了逢紀本人的意見。袁熙自知無力與袁譚競爭,早就放棄了,無可無不可。逢紀更是求之不得。他閑置太久了,早就想另投明主,只是找不到合適的機會,現在劉備向袁譚請求,袁譚為了大局,將他調到劉備麾下,他豈有拒絕的理由。
劉備雖然有反復之名,但他畢竟是一方諸侯,而且這次來青州陣地,一路上反響還算不錯,有改過自新的可能。劉備麾下不缺勇將,卻缺謀士,他只要愿意過去,得到重用毋庸置疑。
事情當場就定了。劉備與逢紀互相敬酒,確認主從關系。袁譚看在眼中,臉上在笑,心里的警惕卻又增了三分。一旁的沮授、郭圖也不例外,他們都有一種感覺,劉備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危險,不僅要防著他反復,還要防著他鳩占鵲巢。如果冀州全力以赴,一場惡戰打完,青州卻落入劉備的手中,那就丟臉了。
宴后,劉備請逢紀到帳中,恭恭敬敬地向逢紀行禮。逢紀正身而坐。他晚上喝了一些酒,原本白晳的面龐添了幾分紅潤,雙目湛然有神,面帶微笑,看起來神采奕奕,風度翩翩,既不失儒雅,又有精神。對劉備來說,與這樣的名士如此親近,這是有生以來不多的經歷,一時竟有些怯怯。
“久聞先生大名,能得先生之助,此戰可期。”
逢紀微微欠身,撫須笑道:“將軍厚愛,紀受之有愧。不過,此戰關乎漢家存亡,將軍身為中山靖王之后,責無旁貸。”
劉備臉有些發燙。不過晚宴時他喝了不少酒,逢紀應該看不出來。他心里清楚得很,沒有明確的傳承,中山靖王之后這個說法也就是騙騙普通百姓,真正的世家子弟是不肯信的,逢紀這么說,自然是給他面子,不會是真心話。
劉備拱手還禮,唯唯諾諾。
逢紀看得分明,嘴角微挑,不緊不慢地又說了一句。“將軍覺得,吳王為人如何?”
劉備尷尬地撓著頭,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和孫策的關系太復雜了,非敵非友,亦敵亦友,無法做簡單的判斷。況且他也不清楚逢紀問這話的意思,無法保證自己的回答能讓他滿意。
見劉備窘迫,逢紀略作思索,便明白了劉備的為難之處。這是一個武夫,不習慣讀書人的說話方式,要再淺顯直接些才行。“將軍覺得,論治民理財,愛民如子,將軍能和吳王相提并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