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立刻有人響應,然后迅速響成一片,爭先恐后。
“既然如此。”孫策舉起杯。“準了!誰若不同意,回去家法伺候。張相,郭祭酒,你們安坐不動,是有什么不同意見嗎?”
郭嘉一愣,連忙起身。“臣附議,臣附議,大王英明,王后英明。”
張纮搖搖著,也起身行禮。“臣附議。”
眾臣大笑,紛紛舉杯,君臣盡歡。
一回到后宮正殿,袁衡就被包圍了。黃月英拉著袁衡的手,眉開眼笑。“這么說,以后我也可以參加朝賀了?”
袁衡撫著黃月英的手,親熱的說道:“我就是為姊姊鳴不平,這才斗膽進言。好在大王寬容,沒有計較我的失禮,還準了我的請求。”
“早該如此。”黃月英斜睨了孫策一眼,皺了皺鼻子。“否則我今天也能與父親站在一起,見識一下這大吳的第一次朝會是什么樣子。”
“大王早有此意,只是年前這段時間太忙了,沒來得及和大臣商議。”袁衡說道:“若非如此,怎么可能我一提,他就答應了。當然,這件事還要謝虞相。若不是他將范圍擴大到官員夫人身上,這件事未必能通過,畢竟是有違禮儀的。”
黃月英連連點頭。她自然知道這件事有多么驚世駭俗,如果不是虞翻予以變通,沿用以前的相關古禮而加以變化引申,這件事會引起很大非議。也正因為如此,她一直沒提這個要求。孫策本人不會有問題,但那些固守禮儀的肯定會反對。這件事由袁衡提出來,也是為孫策分責,如果有人反對,那也只能說袁衡逾禮,不會說孫策亂來。
這件事能順利解決,取得眾臣的一致支持,袁衡、虞翻都有功。
“那接下來的行程,我是不是也可以參加了?”
“當然可以,缺了你黃大匠哪成。”孫策哈哈大笑,揮揮手。“所有人都可以參加,想去的都去。天天憋在宮里多沒意思,去看看大好河山。”
“我也可以?”甄宓擠了過來,俏皮的眨眨眼睛。“大匠姊姊是官身,我可是吃閑飯的。”
“你這是想做官吧?”黃月英搶白道:“說吧,你是想來木學堂,還是想去權姊姊的商行?茶行你就不用去了吧,那幾個賣茶的大商都是你們中山人。”
甄宓也不生氣,出了人群,將一旁正和麋蘭交流育兒經驗的尹姁拉了過來。“我想去尹姊姊的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