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虛無相生,有示之無,無示之有,正因為大王并無強攻之意,更當示之以形。大王至峽口,則益州震驚,曹操不得不重兵守捍關。若僅是甘寧,曹操未必會全力以赴。”諸葛亮頓了頓,又道:“甘寧雖勇,水師畢竟不過五千余人,欲破益州怕是力有不逮。”
孫策沉吟良久。諸葛亮的分析有道理,可是這有違他的基本戰略,如今能用的機動兵力都上陣了,只剩下他手里的兩萬多人,他不想為了嚇唬曹操一下就再次遠赴荊州。實在不能打,不打就是了,本來也沒指望一戰成功。
他和諸葛亮的區別就在于可進可退之間,他選擇了退,而諸葛亮選擇了進。這既是兩人的視野不同,也是兩人的戰略不同。諸葛亮一心想建功,抓住戰機,他卻一心想夯實基礎,建百年大計。
諸葛亮年輕,有進取心可以理解,但作為他身邊成長起來的人,諸葛亮的表現還是讓他有些失望。
遠處的山路上,楊儀提著衣擺,快步走來。孫策轉頭看去,見山坡之下停著幾匹快馬,幾個騎士正在休息、飲水,看起來像是速度最快的六百里加急驛騎。孫策眉梢微動,下意識地看了諸葛亮一眼。諸葛亮正目不轉睛地盯著楊儀,沒有注意到孫策的眼神,但孫策卻從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絲復雜。
“孔明。”
“大王。”
“猜猜這是哪兒來的消息,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諸葛亮很認真的想了想,神情專注,楊儀走到面前,見諸葛亮神色不對,有些詫異地看了他一眼,向孫策施禮,剛要說話,孫策抬手制止了他,直接從他手中接過軍報,卻故意避開了諸葛亮的眼神。
軍報是滿寵發來的,自然應該和陳留的戰事有關。孫策有些好奇,滿寵率一萬豫州郡兵入陳留,這么快就有消息來,是勝了還是敗了?前兩天還收到消息,說董昭有三萬冀州兵、兩萬陳留世家的部曲,還有兩千騎兵,滿寵想取勝絕非易事。
該不會是敗了吧?
“是豫州的消息。”諸葛亮突然說道,目光炯炯地看著孫策,眼神自信。
“為什么?”孫策一邊說一邊打開軍報。
“袁譚圍攻高唐不下,改變戰術,圍攻高唐、歷城、臨淄三城,進攻兗州,但離進入豫州境內還有相當距離。縱有消息來,也不會急。只有陳留方向的戰事有了結果,才有可能動用六百里加急。”
孫策應了一聲,又道:“那你再說說,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正好看到陸議以兩千人夜襲陳留,一把火燒得陳留世家大敗,解了陳留之圍的部分,不免一滯,隨即又笑了一聲。“這小子……”欣慰地搖了搖頭。陸議這一戰打得漂亮,膽大心細,用步卒穿過被騎兵監控的區域,夜襲陳留,不是一般人敢干的。
諸葛亮眼神一閃,下意識地垂下了眼皮,眼中閃過一絲黯然,隨即又恢復了平靜。孫策等了一會兒,見沒聲音,抬頭看看諸葛亮。“怎么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