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接受了虞翻的建議。
他無法拒絕。張允戰死沙場,他的遺孤應該得到照顧。凌操隨沈友在青州作戰,賀齊隨周瑜進攻益州,功績可述,將他們二人的子弟選為侍從,一方面可以激勵士氣,另一方面也是穩定戰線,對將領加強控制的必要手段。
虞翻選這三個人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給對手任何攻訐的機會。三人的父輩皆是軍中將領,兩個吳郡人,一個會稽人,就算想指責他有私心都沒理由。
孫策答應了,并讓虞翻再擬一份名單備選,最后又對虞翻說道:“仲翔,聽說你夫人臨盆在即,有沒有想過將來你的子女從文還是從武?”
虞翻笑道:“我的子女當然應該是文武兼備。就算不從軍,武藝也是必須有的。”
“那還是從軍吧。”孫策沉吟道:“能否長治久安,軍中將領的境界很是關鍵。管得太死,士風軟靡,戰力不足,管得不夠,又容易兵驕將悍,惹事生非。要想軍隊既保持足的戰斗力,又能識大體,需要內外兼修、文武并重的將領,如公瑾輩。”
虞翻眼神微閃,躬身領命。兩人又說了幾句話,談了一些事情,虞翻躬身退出。孫策看著虞翻的背影,輕輕吁了一口氣。虞翻是聰明人,應該能領悟他的提醒。只把目光局限于吳會甚至江東是不夠的,至少要擴展到整個揚州。虞翻一直在江南做事,對江北的廬江、九江關注嚴重不足,有必要加以調整。
細節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用管得太死,但大方向一定要把握住,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虞翻下了殿,快步向自己的官廨走去,步履如風。諸葛亮和張玄迎面走來,看到虞翻,連忙避在一旁,躬身施禮。虞翻停下腳步,上下打量了諸葛亮兩眼,笑了起來。
“孔明,你的答辯很精彩。”
“謝計相謬贊,愧不敢當。”
虞翻笑容更甚。“你將來是想從軍還是想從政?從這個答辯來看,不從軍實在太可惜了。”他揚了揚眉。“你如果擔心年齡大了,習武不易,我說不定可以幫忙。隨我習武期年,與大王那樣的高手對陣也許不足,對付一般的將領綽綽有余。”
諸葛亮詫異地看了虞翻一眼,微微一笑。“久聞計相矛法精湛,又有神行之術,步騎雙絕,能得計相賞識,亮榮幸之至。只是亮能淺任重,恐怕不能隨計相左右。將來天下太平,亮若有幸,再隨侍計相左右,還望計相不吝賜教。”
虞翻意味深長地打量了諸葛亮片刻,哈哈大笑。他拍拍諸葛亮的肩膀。“其實不習武也可以從軍,你若做個軍謀,必能出類拔萃,只是讓郭祭酒撿了便宜,我實在是有些不甘心啊。小子,努力!”
“謝計相。”諸葛亮再拜,看著虞翻大步流星的走了。
張玄一直在旁邊看著,臉色有些不好看。諸葛亮在荊南主持民政,將來的路子自然是從政,理論上說是他的父親張纮的下屬。虞翻公然挖人,還蠱惑諸葛亮從軍,簡直是對張纮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