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招了招手,毌丘興轉身去書房,取來一大疊書卷,擺在閻溫面前。閻溫狐疑地打開,發現是孫策治下各郡學堂的文章,還有一些是公文,其中一些殘缺不全,背后還有漿糊的硬塊,分明是從墻上揭下來的。閻溫有些奇怪,卻沒多說。這些文章他也看過一些,但下的功夫不多,賈詡收集得很全,從日期上看,他在好幾年前就開始收集這些東西了。這兒自然不是全部,只是賈詡挑出來給他看的一部分。
閻溫翻了翻,又看向賈詡。
賈詡端起茶杯,淺淺的呷了一口,品了品。“伯儉讀過?”
“并州離中原太遠,這樣的文章比較少,只看過寥寥幾篇。至于公文,更是無緣得見。”
“孫策興辦學堂,各郡都有郡學,不過是安撫讀書人,讓他們有事可做,免得無事生非,處士橫議,那些學術文章不看也罷。只是其中有一些經世濟用的文章倒是值得看一看的,這里面往往能透露出一些新政背后的用意。最典型的自然是路粹寫的有關王莽新政的文章,我相信你肯定看過。”
閻溫有些尷尬,含糊地應了一聲。路粹寫的文章他看過一些,但不全面,如果賈詡要和他探討這些文章,他還真回答不上來。好在賈詡沒有問他,只是泛泛而談。
“路粹是孫策手里的筆,他寫的文章自然都是孫策想說的,為王莽辯解,其實也是為了反駁那些將他比附為王莽的人,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對王莽的得失還是分析得有道理的。伯儉,你有沒有注意到,他現在的所做所為無不力圖避免王莽的覆轍?”
閻溫心中一動,若有所悟,連忙點頭。“請先生詳言。”
“王莽的失誤很多,其中有兩點尤其嚴重:一是急于求成,二是泥古不化。孫策不通經術,所以他不會有泥古的弊端,倒是處處出新。于他而言,最大的隱患是急。猶如人涉水渡河,眼前一片茫茫,不辨深淺,不知緩急,王莽是拿著古書渡河,自以為古人已經指明了方向,大步急行,卻不知道河道已變,古書不可信,是以自投深淵。孫策手中無書,他只能一步步地向前試探,一步踏錯,就有可能是滅頂之災,所以他不怕慢,就怕急,急則生錯。”
閻溫連連點頭。他聽懂了賈詡的意思,孫策不是不想快,他是不能快,不敢快,對峙對他更有利,天子、袁譚擁兵不前,正是孫策期望的結果。
“伯儉,你可知道孫策治下五州有多少戶口?江東又有多少?”。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