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密,他連士孫瑞都沒有交底,到目前為止,只有劉曄清楚。
劉曄看完荀彧的奏疏,頗感意外。“陛下,荀令君這是……什么意思?”
“他應該是贊成賈詡的下策吧。”天子淡淡地說道:“他以前不就有過類似的想法么。”
“這倒也是,只不過陛下西征大捷之后,就沒聽他提過了,此刻舊事重提,實在令人費解。益州雖富,卻只是偏安之局,僅能是無奈之選。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時候退守益州,未免急了些。”
天子不置可否的應了一聲。他知道劉曄和荀彧有些競爭的苗頭,他也一直鼓勵如此。“我打算召荀令君前來面議,把水攪得更渾一些。你看由衛覬暫時領尚書令如何?”
劉曄心領神會。“陛下圣明,衛氏是河東大族,衛覬忠貞有才干,又深受荀令君點撥,一定可以勝任。”
“但愿如此。”
得到了劉曄的支持,天子隨即下詔,命太尉士孫瑞統領步卒,班師長安,以減輕輜重運輸負擔,轉董越為河內太守,留駐孟津,自己則率虎賁、羽林及左將軍劉備、右將軍呂布部共精騎兩萬移師朝歌,準備渡河進入兗州作戰,與此同時,召尚書令荀彧赴軍,尚書臺事由尚書右丞衛覬代理。
六月中,天子到達朝歌,傳詔兗州,邀袁譚見面。
袁譚困守兗州,進退兩難,議和又遲遲沒有得到孫策的響應,眼看著黃河水漲,江東水師向北而來,隨時可能切斷黃河,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收到天子的詔書,總算松了一口氣。與沮授、郭圖等人反復商議后,他決定向朝廷稱臣,借著朝廷的余威,聯合天子、劉備,渡過眼前的難關。
六月下,袁譚親自趕到朝歌,拜見天子,隨行有兗州、冀州世家代表百余人。天子一一接受,大加撫慰,封袁譚為鄴侯,食邑一千兩百戶,其他文武各有賞賜。
就在天子與袁譚相見甚歡的時候,渤海太守臧洪傳來消息,渤海沿海出現了江東水師的戰船,統兵的是吳國水師都督甘寧,有大小戰船五百余艘,兵力在五千人上下。渤海的海賊響應,騷擾郡境,有可能溯河而上,截斷袁譚的退路,也有可能北上,聯合太史慈,進攻冀北。
袁譚不敢怠慢,與天子反復商議后,決定接受天子的建議,蕩寇將軍董昭統兵五萬,留鎮兗州,他自己則率領主力退回冀州,準備迎戰甘寧。他邀請天子進駐黎陽營,臨河觀兵,并在合適的時候巡狩河間。河間是孝靈帝故國,又在冀北,與幽州毗鄰,天子巡狩河間,不僅可以安撫冀北世家,還可以調解幽冀兩州的關系。有天子居中運籌,袁譚和劉備也不用互相提防,可以戮力同心,迎戰可能從幽州發起攻擊的太史慈,一舉兩得。
一時間,冀州風云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