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濟陽者,濟水之陽,指的是南濟水。實際上濟陽城離北濟水更近一些,出了北門不遠就是津口。
夏秋時節,水量充足,載著巨型拋石機的樓船得以從容航行。樓船經過改造,飛廬大幅度縮小,只剩下中央一個一丈見方,卻有三四丈的高臺,以供觀察手居高臨下,觀察校準方位。船頭船尾各有一個望樓,也有觀察手站在里面,進行三角校準。
考慮到內河水系的限制,一艘中型樓船只能裝一架巨型拋石機及配備的各種彈丸,觀察手、操作手加起來不過三十人,加上水手也不到五十人,凡是不必要的事物全部去除,連保護的士卒都沒有。好在這種巨型拋石機的最近射程也有三百步,前后左右都有保護,倒不擔心會遭到對方襲擊。在他們進入位置之前,步卒已經登陸,立好了防守陣型。別說城里的守軍未必敢沖出來,就算沖出來,也不可能迅速沖到他們面前。
看著射手們前后忙碌,觀察手不斷的報出一個個數字,呂范有點懵,問一旁的張奮道:“他們都在說些什么?”
“彈道。”張奮盯著樓船上的士卒,頭也不回的說道。這是巨型拋石機第一次正式上陣,雖說已經操練了很久,他還是有些不放心,生怕出乖露丑。巨型拋石機的研制思路出自黃月英,但真正投入研制卻是由他負責的,他不想被人笑話,更不想被伯父張昭埋怨。
他不說,呂范還能猜出一點,他說了,呂范更懵。呂范咂了咂嘴,決定不問了。這種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辦吧,以后再問也來得及,現在當著這么多部下的面,丟不起這個人。
呂范有些后悔。木學堂的文章雖然傳播不廣,可是他作為戰區督還是可以收到的,只是他一直沒怎么看。這些文章太枯燥了,而且看不太懂,他以前收到這些文章都是扔在一邊,最近才覺得有必要看看,原因和陸議有關。陸議設計賺荀衍的思路就來自于袁敏一篇治水的論文,這讓他很有壓力。
如果不努力,這戰區督做不久啊。
忙活了半天,巨型拋石機準備就緒,又粗又長的梢桿被拉下,固定,二百斤重的石彈裝進了彈筐,觀察手、操作手再一次核對了相當的數據后,屯長下達了發射的命令。
“放!”
一個上身赤裸,肌肉賁起的壯漢揮起巨大的木錘,用力擊下,“呯”的一聲巨響,粗若大腿的弩機被打開,巨大的配重箱落下,梢桿拽著彈筐開始滑動,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彈筐滑過長長的凹槽,甩上了天空,在最高點處,石彈脫離了彈筐,帶著刺耳的破風聲,呼嘯而去。
“轟”一聲巨響,石彈偏離了目標城門兩三丈,正中城門上的城樓一角,落入甕城之內,震得大地為之一顫。城樓被擊中的部位瞬間迸散,木屑四飛,嘩啦啦的巨響聲中,城樓塌了半邊,瓦片、木頭不斷地向下斷,城下的士卒驚恐萬丈,抱著頭,蹲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
縣丞吳質仰起頭,看著少了半邊的甕城城樓,激零零打了寒顫,一道熱流從大腿跟涌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