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朗覺得有理,一不作,二不休,干脆將四個城門全用土封死了。
呂范在城外看得清楚,倒也不急。城門都封死了也好,里面的人也出不來,只能等死。即使如此,他還是命令部下嚴格按照戰法加強對城門的戒備,并在拋石機基本實現預定目標后開始攻城的配合演練。
衛恂率領的郡兵要練,呂范率領的浚儀戰區常備兵也要練。巨型拋石機不僅能拋射二百斤的鐵彈破門,還能批量拋射十斤左右的彈丸,一發數十枚的鐵彈從天而降,方圓十丈以內,再厚的盾牌也抵擋不住。可是拋石機的射速慢,即使是三架拋石機同時射擊,也只能針對一個相對有限的范圍進攻,這時候步卒能不能及時跟進,撕開對方的防守,不給對方補防的機會,就要看步卒的訓練水平了。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新的武器帶來了新的戰術,也對將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呂范很清楚,這是他的機會,不僅紀靈在羨慕他,中軍的朱桓、滿寵也羨慕他,他們都要等著巨型拋石機到達后才能進行配合作戰,而他現在就可以開始。
呂范與張奮、衛恂反復商量,最后擬定了方案,城中有兩千守軍,除了保護拋石機必要的人手之外,還有一萬多人可以調用,其中包括衛恂帶來的五千郡兵。呂范決定,這一萬多人分成五組,兩組警戒,監視其他三個城門,剩下的三組在北門,輪流練習進攻,第二天再換一組,爭取在三天時間內完成每組至少三次演練,基本掌握配合拋石機攻城的能力。到了冤句,派三組同時攻城,進行實戰演練。這樣到了定陶之后,他們就是當之無愧的主力,甚至可以和朱桓率領的中軍平起平坐。
立功的機會就在眼前,各營校尉都和呂范差不多,摩拳擦掌,熱血沸騰。
圍城的第三天,呂范對濟陽展開了真正意義上的進攻。不僅有拋石機進行遠程打擊,樓車、沖車,射手、重甲步卒,各種攻擊手段輪番上陣,互相配合,打得吳朗幾次絕望,以為破城在即,但運氣一次次的降臨在他頭上,好幾次眼看著江東軍就要登上城墻的時候,遠處就會響起清脆的鳴金聲,江東軍就會如潮水般的退去,重整陣型,然后再次發起攻擊,隔一段時間還會換一營士卒。
就在吳朗信心大振,以為江東軍不過如此的時候,吳質聞出了不祥的味道。
實力如此懸殊,呂范卻如此大費周章,這不是在攻城,這是在練兵。呂范的目標根本不是濟陽,也不是濟陽以東的冤句,他的目標是定陶、昌邑這樣的郡治堅城,他這是在為最后的攻堅做準備。
吳質覺得事態嚴重,但他沒敢和吳朗說,生怕他剛剛激起的信心一旦崩潰,濟陽可能立刻易手。他對吳朗說,雙方實力相差太大,雖然濟陽士庶全力反擊,傷亡卻在與日俱增,他要趕回昌邑,請董昭派兵增援。考慮到朱桓、滿寵還攔在定陶,董昭要來增援濟陽要費不少手腳,必須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