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在庭中站了一會兒,低著頭出去了,一直挺直的背有些駝。他剛剛離開不久,牽招就來了,向劉備匯報,天子派來了使者傳詔,并送了一匹大宛良馬,說是送給關羽的。
劉備睜開了眼睛,直勾勾地看著牽招。“送給關羽的?”
牽招點了點頭,心中不安。他心思機敏,路上就看出劉備對關羽有意見,現在天子又專門送馬給關羽,更容易引起劉備的敏感。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提前來向劉備匯報,讓劉備有個心理準備。不管劉備和關羽之間有什么分歧,都不能讓天子察覺,尤其是在這個時候。
“大王,你可能……要堅持一下。”牽招輕聲說道:“隨使者來的還有幾個冀州青年才俊,有意投效大王,大王應該接見一下。”
劉備眼珠一轉,總算有了些精神。他雖得了中山、河間,卻和世家不怎么和睦,現在居然有人來投,無疑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牽招要他堅持一下,自然是不希望別人看出他的傷重,沒有人還愿意支持一個將死之人。
“使者是誰?”
“故太尉崔烈之子,議郎崔鈞。”
劉備大喜。安平崔氏是冀州大族,這樣的家族是以前的他攀附不上的,即使是現在封了中山王,面對安平崔氏這樣的家族,他依然沒什么底氣。如果能得到崔氏的支持,他在中山、河間站穩腳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劉備咬著牙,強撐著坐了起來。“子經,你與崔鈞相熟?”
“當年隨先師在洛陽時,曾去拜訪過。”
“那你說,崔鈞能留下來嗎?”
牽招盯著劉備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道:“大王,袁譚屢戰屢敗,已無斗志,隨時有可能放棄冀州,能主持冀州者非大王莫屬。若大王能振奮精神,莫說崔鈞,整個冀州都會奉大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