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劉備更像是漢高祖,他與孫策的關系也像極了漢高祖與項羽的關系。如果說最后有人能擊敗孫策,逆轉形勢,劉備應該是可能性比較大的那一個,至少比袁譚大。陛下看中劉備,是他的過人之處,絕非盲目之舉。想保住冀州,袁譚是靠不住的,還得靠劉備。
崔鈞將信將疑,但他也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暫時接受牽招的意見。孫策鐵了心要將世家連根拔起,荊州、豫州在前,兗州、青州在后,一路的首級已經證明了他的決心,如今即將合圍冀州,總不能看著冀州世家的首級也持在路邊。不管劉備行不行,都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崔鈞等人跟著牽招上了堂,見劉備坐在堂上,腰桿挺得筆直,雖然臉色蒼白,神情還算自若。他與劉備見禮,劉備客氣的還禮,對因傷不能起身還禮致歉。
崔鈞向劉備介紹了其他的幾個人,都是天子挑選出來的青年才俊,一半是冀州人,一半是山西人,包括幾個并州人。其中還有一個劉備的熟人,當年曾出使幽州的種劭。劉備與他們攀談了一會,心中喜悅,這些人幾乎都是名士,卻沒幾個將領,顯然天子知道他不缺將領,也不想染指兵權,引起他的疑懼,所以安排這些讀書人來幫他處理政務,管理地方。
不管天子是不是希望他接管冀州,對他寄予厚望卻是真的。劉備一時興奮起來,連精神都好了很多。不久前剛剛封了王,現在又平白得了幾個平時想都不敢想的幫手,將來還有可能接管冀州,真是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
這都要感謝孫策。如果不是孫策咄咄逼人,對世家趕盡殺絕,讓天子感到了威脅,世家無路可走,我又怎么可能從中取利呢?高祖的天下是項羽送的,我的天下是孫策送的,如出一轍。
劉備大喜,設宴為崔鈞等人接風,將他們引見給諸將。以后都是同僚了,有些政務、權力要交接,自然要先認識一下。看著滿堂的文武,劉備心里樂開了花,唯有看到關羽時有些別扭。
關羽也別扭。一來他對劉備或者其他人將戰敗的責任歸咎于他不滿,二來他一向對名士什么的不太感冒,看著崔鈞等人高談闊論,似乎只要他們略施小計就能打敗孫策,實在提不起精神。當劉備提出請崔鈞出任中山相,種劭出任河間相的時候,他忍不住說道,當年袁紹就是重用名士,結果汝潁系與冀州系不和,導致官渡大敗的。
一言既出,堂上熱鬧的氣氛立刻冷了。尤其是崔鈞,眉心皺成了疙瘩。他早就聽人說關羽桀驁不馴,無君臣之禮,對天子想籠絡關羽不以為然,現在親眼看到關羽放肆,又添了三分惡感,對大宛馬的事絕口不提,連看都不想看關羽一眼。
劉備陰著臉,垂著眼皮,一言不發。
關羽也覺得尷尬,拱拱手,借口不勝酒力,不等劉備應允,顧自起身離席,揚長而去。他出了中庭,剛想叫上親衛離開,卻發現周倉不在,一問才知道,周倉聽說天子使者帶來了一匹大宛寶馬,是賜給關羽的,心里癢癢,先去馬廄看了。
正說著,周倉回來了,滿臉喜色,手舞足蹈地向關羽描繪了一下那匹大宛馬的模樣。那匹大宛馬身材高大,肩高近七尺,頭小頸長,身體強壯,比涼州馬還要高大,正適合關羽這種體型。有了這匹馬,配合偃月刀,關羽天下無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