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含笑撫須,舉手輕搖。“大王謬贊,彧不敢當。且陛下待我甚厚,不敢背棄,為天下笑。且大王麾下賢者甚夥,前有楊黃二公引導,中有張虞二相輔佐,又有張子布、王景興輩外撫州郡,后有少年英俊無數,不必彧充數矣。”
孫策笑笑。“荀君忠貞,令人欽佩,孤亦不敢強人所難。只是奉孝若聽了,難免失望。這樣吧,荀君也不必急于決定,且在平輿住著,與親朋故舊盤桓幾日,待孤解決了兗州的事回來,再向荀君請教。”他頓了頓,又說道:“荀君在關中行新政,自謙得其形,不得其神,可知為何?”
見孫策有意軟禁自己,荀彧心中不快,正欲嚴辭婉拒,聽得孫策此言,又按捺不住好奇心,忍了又忍,還是問了一句:“還請大王指教。”
“欲觀全局,當如飛鳥,俯瞰天下。欲知究竟,當如游魚,深潛水底。飛鳥翱翔于天,一日看見千山萬水,固然一覽無余,卻過于輕松,不知跋涉之辛苦。魚潛于草底淤泥之中,所見不過方寸,卻能冷暖自知。荀君是飛鳥,飛得高,看得遠,潛得卻不夠深,未免泛泛而談。不妨將汝南當作一畝之塘,品品這人間冷暖,才能真正通透。”
孫策直起身,拍拍大腿。“與荀君一席談,雖不盡興,總算有所進步,甚好。希望下次會面,能再聽到荀君高論。荀君,孤還有些事要處理,你看……”
荀彧措手不及。他真正想說的話還沒說呢,怎么孫策又要逐客了?
“彧冒昧,敢問大王是要去兗州嗎?”
孫策皺了皺眉。“孤聞,關西天子有三杰,荀君佐大政,劉曄佐軍事,劉巴佐民生,可有此事?”
“雖不中,亦相去不遠。”
“那荀君還是安心研習新政吧,軍事上的事留給劉曄處理為好。”孫策笑笑,拱拱手。“荀君慢走。”
荀彧無語,欲言又止。孫策說得客氣,說是讓他和劉曄各負其責,其實是讓他謹守使者本份,不要試圖打探機密,有禮有節,倒讓他不好勉強,只能苦笑告退。甄像引他出去,孫策起身,送到廊下,看著荀彧出去了,這才轉身看看徐節,揚揚眉。
“如何?”
徐節笑盈盈地施了一禮。“還是大王識人,荀令君是飛鳥,高瞻遠矚,卻不落實地。”
孫策哈哈大笑。“不比他為玉了?”
“玉還是玉,只不過是古玉。縱使大王巧手,怕是也難以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