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毗笑道:“董昭比我年長十余歲,成名很早,算是濟陰名士,后來舉孝廉,舉主就是袁氏門生,所以他也以袁氏故吏自居。袁紹入冀州時,他在邯鄲任柏人令,棄官歸于袁本初,被袁本初委任為參軍,袁本初得冀州后,他就做了魏郡太守,也算是心腹之一。吳王代父領豫州時,袁本初一度想讓董昭入豫州,只是吳王與張氏兄弟有交易,而董訪又在陳留,袁本初猶豫,這才錯失機會。如果早些做決定,在周喁爭豫州不利后就讓董昭主豫州,形勢或許會有不同。”
魯肅會心一笑。“是啊,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袁紹總是慢一步。”
“這就是出身高門的弊端。高門關系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輕舉妄動,凡事必三思而后行。袁本初弱冠即主一門,不能不多加參詳。況且他身據高位,一呼百應,向來沒什么勢均力敵的對手,就算慢一步也沒什么問題。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多謀寡斷的習氣。其實說起來,他年輕時可是個急性子,做過不少荒唐事,弱冠之后入仕,與名士往來,還不失游俠之氣,后來與何伯求交,欲謀大事,這才修身養性,借守墓蟄伏六年。唉,世事難料,若使他年輕時能想到今日,他大概不會這么做。”
魯肅轉頭看了辛毗一眼,放聲大笑。辛毗自知失言,自我解嘲地摸了摸頭皮。“魯督,劉曄此人如何?”
“劉子揚聰明果決,文武兼備,是個人才,雖然同樣出身高門,卻多謀善斷,又能臨機應變。如果說他的缺點,大概就是他有些自負。宗室嘛,也不奇怪。”魯肅嘆了一口氣。“他也被這宗室身份拖累了。若非如此,他當與郭祭酒相當,為吳王心腹。”
辛毗笑了一聲:“魯督說得是。出關以來,他也算是奇計百出,奈何實力不濟,只能一退再退。如今退路斷絕,他只能拼命了。”他看著遠處,輕笑起來。“不過形勢如此,他縱有千般奇計,還得看我們給不給他機會。不可勝在我,可勝在敵,古人誠不我欺。”
魯肅深表贊同。“練就千斤力,四兩破千斤,大王不僅是武道高手,更是天生兵家,一語道破天機。別人就算想學他也學不到精髓,反倒被他帶亂了節奏,邯鄲學步,最后只能爬著回去。”
辛毗忍俊不禁,笑出聲來,隨即想了想,又覺得魯肅所言極是。說起來沒什么難的,但那么多人學孫策,真正學成的一個也沒有。為什么?他自己也沒想明白。荀彧也是其中之一,這次去建業,與孫策見面,不知道他會與孫策談些什么,能不能解開這個謎。
見辛毗出神,魯肅也沒有再說什么,看著夜空,顧自想起了心思。
劉曄此刻在想什么呢?他會不會因為當年的決定后悔?
朱桓正準備派人攻取昌邑,收到魯肅的消息后,得知魯肅襲取了句陽、成陽,頓時急了。
如果不是擔心消息有詐,又或者換作幾個月前,他肯定什么也不想,立刻率兵出城追擊。經過幾個月的作戰,尤其是紀靈被董昭伏擊,損失慘重,讓他冷靜了很多。統領大軍作戰不比率領一營沖鋒陷陣,責任重大,一個錯誤的決定很可能導致全軍覆沒,不能不慎重。
他先和陸議商量。陸議建議他不要急,一是消息需要時間確認,二是魯肅兵力有限,就算攔住了天子去路,也不可能全面擊敗天子,要想取得大捷,離不開他們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