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范撫著短須,嘿嘿笑了兩聲。“這話說的,拿下幽州以前,大王麾下騎兵不過千余,我們不就是用步卒迎戰騎兵?”
“呂督威武。”朱桓挑起大拇指,半真半假地說道:“那就看看呂督的手段,由你迎戰董越,如何?”
聽了董越的名字,呂范不屑一顧。“董越當年也許是一名猛將,在弘農養了十年,早就廢了,對付他還不是手到擒來。行,將他交給我吧,保證完成任務。”
“呂督搶了先,就只能委屈二位了。”朱桓轉向滿寵、紀靈。“請二位與我一起為騎兵及呂督掠陣。”
滿寵、紀靈雖然不太滿意,但他們都不是喜歡爭功的人,況且朱桓本人也不上陣,他們自然也不好多說什么,只得躬身領命。
朱桓隨即又提出,將幾個步卒將領的親衛騎集結起來,由中軍統一指揮,作為備用,以防不測。考慮到孫觀武藝精湛,敢打敢拼,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騎兵就由孫觀指揮。紀靈聽了,心里的郁悶總算少了一些。金鄉山之戰后,孫觀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對他言聽計從,儼然是他的親信。朱桓讓孫觀上陣,和讓他上陣沒什么太大的區別。
接著,朱桓又對滿寵說道:“此戰如果能重創關西天子,剩下的就是董昭率領的冀州步卒。紀督和滿將軍都有與董昭對陣的經驗,接下來的戰事還要二位多費心,尤其是滿將軍。拿下兗州只是第一步,如何安定兗州,將兗州納入王道才是重點。在這一點上,非滿將軍莫屬。”
“喏。”滿寵、紀靈躬身領命。既然還有戰功可取,就不必爭了。
安排妥了諸將的任務,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朱桓這才開始安排具體的戰術。步騎配合,數萬人的大戰,需要周密的安排,如何劃分戰區,如何互相支援,騎兵在哪個范圍內作戰,步卒又如何掩護,這些都需要仔細的安排。他以前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座的其他人也沒有,稍微有點認識的只有陸議。他曾隨孫策參與官渡之戰,經歷了整個過程。
大兵團作戰,統一思想是關鍵。為了讓諸將同心協力,陸議可沒少花功夫,仔細琢磨諸將的心思,評價他們的能力,找到他們共同的利益,暫時拋卻相互之間的分歧。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個階段性任務完成得還算不錯。
在想方設法團結隊友的同時,陸議也沒忘了給對方下點藥,他以朱桓的名議分別給天子、呂布、董越寫信,解說當前形勢,論證勝負判然之理,勸天子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希望,認清形勢,及早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要以卵擊石,為天下笑。
陸議的文章寫得極好,邏輯清晰,說理透徹,而且針對不同的人注重不同的側重點,讓人不得不信服,覺得他真是為自己著想,不這么做簡直是傻子。
當然,最妙的是給董越的那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