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好像昨天晚上就熱鬧了,來了一群人,還帶著好多行李,像是要長住的。”
“是嗎?知道是哪兒的嗎?”
“不知道,那些人陰森森的,看起來好怕人。”朝云撇著嘴,一臉不屑。
楊修沒有再問,讓朝云、暮雨去準備晚餐,他自己在院子轉了一圈,來到西北角,從約定的地點取到了情報,情報內容不少,沉甸甸的。楊修不敢怠慢,回到書房,點起油燈,展開細看。
這是一份戚里進入臘月以來的訪客記錄,其中有一些被黃猗用特有的標記標了出來。記錄很多,有些地方標志得也不是很清楚,似乎黃猗本人也不太確定。楊修注意到一點,在臘月二十四處,訪客的數量突然猛增,各家都有,而增加最明顯的就是卞夫人家。
看來朝云、暮雨了解的情況并不全面,她們只看到了眼前的事,卻不知道水面下的事更多。黃猗注意到了這一點,但他的反應也慢了一拍,等他意識到不對勁,想辦法拿到了里監的訪客記錄時,已經是昨天下午的事了。
楊修看完記錄,將記錄扔進火盆,看著火苗舔噬著記錄,將記錄化為灰燼,他沉吟不語。這時,朝云進來報告,有客人來訪。
楊修愣了一下。“客人?”
“是,一個士人,和長史年齡相仿,關中口音。”
“姓甚名誰,可有名刺?”
“沒有,他說來得匆忙,沒有準備名刺。”
楊修想了想,起身出了書房,來到中庭,又命人將來人請進來。時間不長,一個中等身材的年輕士子快步走了進來,身后亦步亦趨地跟著兩個侍從,步履穩健,一看就是武藝高強之士。年輕士人上了堂,侍從在階下站定,看似隨意,卻看住了左右的通道。
楊修帶來的武士見此情景,舉步正欲上前,楊修不動聲色的擺擺手,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楊修打量著年輕人,微微一笑。
“足下風塵仆仆,想是趕了很遠的山路而來。”
“久聞長史聰明過人,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想來長史已經猜到我是誰了吧?”
楊修笑容更盛。“足下意氣風發,少年得志,君臣相契,這樣的際遇并不多見。”
“慚愧,這樣的話在別人面前說說也就罷了,在長史面前可不敢自炫。長史與吳王的君臣際遇更令人羨慕。”年輕人躬身一拜。“蜀國中軍師法正,字孝直,見過楊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