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之前,他與兩個巫女道別,說了一句剛學的蠻語:“竹王保佑你們。”
兩個巫女心領神會,回了一句。“信神的人必有福報,褻神的人必遭天譴。”
魏延晝夜兼程,趕回中軍,向周瑜、荀攸詳細匯報了整件事的經過。他建議重視鄧芝的意見,調整對蠻夷的政策,不僅要給他們帶來利益,更要尊重他們的信仰,以便更好的將他們從大姓的控制下爭取出來。
沒有尊重,哪來真正的信任?
周瑜、荀攸很驚訝。魏延擊敗龍寶子也就罷了,這只是正常發揮,雖然是第一次行動,但多年的訓練已經為了他打下了堅實的戰術基礎,再加上有經驗豐富的騎士為伴,只要他不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做到這一點并不難。讓他們驚訝的是魏延頗有政治頭腦,能從細微之中看出問題,并與鄧芝的觀點結合起來,提出新的看法。
“小子,想做參軍么?”荀攸摸著胡須,半開玩笑的說道:“你這可是搶參軍們的活啊。”
周瑜笑而不語。魏延有點尷尬,連忙推辭。“軍師,這可都是鄧伯苗的意見,我只是轉述一下罷了。”
“就因為鄧伯苗是南陽人,你想幫他?”
魏延連連拱手。荀攸大笑,拍拍魏延的肩膀,對周瑜說道:“都督,這樣的好苗子,應該送到吳王身邊鍛煉幾年,縱使不及陸議,也當與朱然抗行。”
周瑜心領神會。作為軍中九督之一,他有向孫策推薦好苗子的責任。如果將人才都留在自己身邊,有培植私人力量的嫌疑,容易引起猜忌。對魏延來說,到孫策身邊也能漲見識,將來的成就更高,對荊州系的壯大也有好處。
“文長,軍師可難得這么夸人。這一戰結束,你就去建業報捷吧。”
魏延大喜,躬身應喏。
周瑜和荀攸研究了賀齊的作戰計劃后,予以批準,將親自負責對婁關方向曹軍的阻擊。與此同時,荀攸下達命令,要求鄧芝就對蠻夷歸化做出詳細論說,屆時將抄發全軍,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