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沒有點陸遜的名,他不愿意再節外生枝。陸遜所為其心可誅,其行卻無可指摘,再糾纏此事,只會惹來更大的沖突,流更多的血。
孫策回到大案后,雙手撫著案緣,手指輕捻。“荀君有把握說服那些人?”
“若大王信得過,彧盡力而為。”
孫策向后靠在圈幾上,十指交叉,置在腹前,大拇指互相繞著圈。他直視荀彧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道:“孤信不過。”
荀彧一下子愣住了,臉色瞬間通紅,隨即又煞白。孫策信不過他,對他個人的榮辱來說,這是小事。可是對汝潁人來說,這卻是大事。難道他想錯了,不是陸遜自作主張,就是孫策本人想大開殺戒?
“欲使人信,先須己明。汝潁人之所以口服心不服,還是對新政有排斥之心。荀君研究了這么久的新政,你真的明白孤的用意嗎?還是說只是暫且忍耐,先救人?若是如此,治標不治本,這樣的事將來還會發生,到時候會是什么樣子,誰能說得準?”
荀彧眼神微縮,垂著眼皮,有意無意的回避著孫策的眼神。他不否認他有先救人的想法,在新政上并不完全贊同孫策的觀念,甚至還有一些反對意見。只是眼下還不是提的時候,他不想交淺言深,倉促提出。
“孤再冒昧的問一句:荀君知道叔同為什么能走得那么平靜,他究竟領悟了些什么?”
荀彧眼神一閃,慢慢抬起頭,直視著孫策,欲言又止。這幾個月,他一直考慮這個問題,卻還沒有找到答案。先帝劉協去世前與孫策論道,他是在座的,劉協與孫策說的每一個字,他都聽得很清楚。劉協走的時候,他就在劉協身邊,知道劉協走得很平靜,但他不知道劉協為什么會這么平靜。
他真的理解了孫策的治道,了無遺憾嗎?
現在孫策又提到了這個問題,他不能不有所心動。也許,這是他解開謎團的時候。
“彧不知,大王若能指點一二,彧感激不盡。”
孫策揚揚眉,嘴角挑起一絲淺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荀君自承不知,而且如此坦然,不愧賢者之名,令人敬佩。既然如此,孤也不能不懂裝懂,明著說吧,他究竟領悟了什么,其實孤也不知道。”
荀彧無言以對。他想過無數種可能的答案,唯獨沒想到會這個結果。
“大王……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