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關中的事,劉曄明顯從容自信了很多。
他自己就是宗室,又身居要職,深得先帝信任,在宗室中頗有影響,不少人都想走他的門路,所以對宗室的情況比較熟悉,說起來頭頭是道,條理清晰。
據劉曄所知,天下宗室全算起來,人口大概有十萬,在籍的有近萬人。本朝從光武皇帝起,就加強了對宗室的控制,明章之后控制更嚴,不但沿用舊法,還制定了很多新的規矩。沖質之后,因大宗無嗣,只能選外藩子弟,外戚、權臣為貪圖權勢,常常棄長立幼,桓靈都是外藩出身,不遺余力的對有威脅的宗室進行打擊,宗室的實力大不如前。
先帝在關中推行新政,引宗室入關中充實人口,并將宗室分散到朝堂和軍中作職,希望發揮宗室的力量,眾志成城,中興大漢,的確起到了一些作用。以涼州人為主的士家能夠成為朝廷的根基,那些到軍中任職的宗室功不可沒。這些人大多少壯,有兵在手,自然不會對陳王那樣的老臣唯命是從。先帝在的時候,他們不敢放肆,現在就不好說了。
“群龍無首,不宜逼迫太緊,還是緩一緩,待其自亂。”劉曄露出一絲不屑。“雖說關中四塞,又有八百里秦川,可以自給自足,背靠涼州,不缺戰馬,可進可退,但關西民風粗野,不服教化,唯以武力稱雄,若無外力,必然內訌頻生,互相殘殺。屆時再取,自然如巨石壓卵,勢如破竹。”
孫策微微頜首。“依子揚之見,當先取何處?”
“自然是兗州、冀州。兗州與豫州接壤,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冀州乃大州,戶口百萬,又有良田勁卒,若被劉備得之,必割據河北,后患無窮。”
“如何取?”
劉曄皺了皺眉。“大王欲速取,還是欲緩攻?”
“速取如何,緩攻又如何?”
“速取最簡單,征發步騎二十萬,南以步卒渡河,北以騎兵西進,中間以水師突入腹地,再聯合太行諸賊,四面圍攻,一年半載,必能平定冀州。只是損失會比較大。冀州豪強多,民風又剽悍,面對外敵,必群起反擊。堅城難克,需長期圍困,消耗必巨,殺戮必眾。”
荀彧眼神微縮,欲言又止。孫策看得分明,卻佯作不知,接著問道:“緩攻又如何?”
“速攻以兵,緩攻以勢。四面圍攻,圍而不攻,迫使冀州時時自危,春不敢稼穡,秋不敢收割,商人不敢外出,不出數年,大王以王師征其城,王道誘其民,冀州將不戰自潰。”
孫策搓著手指,沉吟片刻。“子揚以為何策為優?”
“速取。”
“哦?”
“速取雖消耗巨,殺戮眾,好處也有,借作戰屠戮世家,奪其產業,可免除后患。攻堅拔銳,可練精兵勇將,將來開拓四夷,自然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