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提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作戰方案:水攻。
廮陶最大的特點是諸水交匯,僅大河就有發源于井陘山的洨水、發源于贊皇山的濟水和發源于逢山的泜水,上游的小河支流也不少。這些發源于山區的河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流量隨季節變化,而且變化很大,如果下了暴雨,甚至有可能形成山洪。
夏季已至,這幾天天氣悶熱,隨時可能下雨。下雨之后,幾條河流的水位會暴漲。如果將下游截斷,逼水入城,然后再將城門堵住,讓城中積水無處宣泄。積水容易引發疾疫,用不了幾天,廮陶不戰自潰。
河間相種劭反對。下了雨,水位的確會上漲,但絕不至于漲到比城墻還高。況且城中百姓祖居于此,豈能不知氣候。如果他們堵住城門,不讓城外的水入城,我們就算截斷了河流也沒用,白辛苦而已。不僅白辛苦,而且會耽誤時間。
關羽冷笑一聲,反問道:“種君是洛陽人,可知洛陽哪幾個月雨水比較多,哪些地方易有水患?”
種劭頓時語塞。河南種家是大族,世仕二千石,雖然在洛陽算不上豪族,也是正經的士族,他從小讀書,后來入仕,往來的都是士紳,哪里有機會去那些貧民之里。
關羽轉身又問中山尹崔鈞。“安平就在滹沱水畔,崔尹可知滹沱水在雨季能漲多高?”
崔鈞本來就不高興,現在更是惱火。種劭反對你,我又沒惹你,你針對我干什么?他沒好氣的說道:“鈞書生,不如君侯明察秋毫,慚愧。”
關羽沉聲道:“崔尹此言,恕關某不敢茍同。你如今身為中山尹,率部隨大王出征,理當知曉兵事,如何能以書生為由,只知高談闊論,不理實務。如此用兵,焉能克敵制勝?”
崔鈞大怒,拂袖而起。“鈞不自量力,愿為大王驅馳,如今有君侯,用不著我等書生,鈞亦不敢尸位,敢請大王垂憐,放鈞歸山,耕讀自食。”說完,也不等劉備說話,起身便走。
劉備大急,連忙拉住關羽,又給逢紀使了個眼色,請他出去安撫崔鈞。逢紀起身,追出大帳,崔鈞正站在帳前不遠處,雙手叉腰,吹胡子瞪眼,兀自生氣。逢紀走到他面前,笑道:“元平,何至于此。”
“逢相好氣度,能委曲求全,鈞器小量淺,自愧不如。”
在袁紹帳下時,崔鈞與逢紀便不投契,如今各為一派之首,更是明爭暗斗得激烈,平時連往來都少。此刻被關羽當眾指責,難得的同仇敵愾起來。話雖不好聽,語氣卻不拒人千里之外。
逢紀笑笑。“元平,你也是熟知史事之人,豈不知叔孫通?如今是馬上取天下之時,且忍一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