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不同意袁譚的建議。
他對袁譚說,劉備、關羽看似來勢洶洶,有如利刃破竹,其實徒有其表。冀州世家望風而降,并非仰慕劉備的仁義,只是迫于形勢,減少損失的權宜之計。一旦劉備退走,他們自然會放棄劉備,重新選擇魏國。就算劉備不走,他們也會被戰事的巨大消耗拖累,遲早支撐不住,與劉備貌合神離。
劉備能在冀州多久?快則一兩個月,多不過三四個月。一旦太史慈收到消息,揮兵西進,劉備就不得不退回幽州防守,否則他將一無所有,中山國會亡在魏國之前。
三四個月的時間,劉備、關羽能拿下邯鄲和鄴城嗎?肯定不能。所以大王要考慮的不是如何迎戰劉備、關羽這兩只螳螂,而是如何迎戰吳王那只鳳鳥。幽冀交兵,自相殘殺,原本就有限的實力又折損了不少,就算現在重歸于好,也不足以抵抗吳國的進攻。如何將戰事引到幽州,為魏國爭取喘息之機,才是關鍵。
沮授沒有明說,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事情到了這一步,逐鹿天下對袁譚來說已經不現實了,原本的三成機會也已經喪失殆盡,還是考慮考慮如何保住性命和魏國的國祚吧。冀州就別考慮了,反正冀州世家也不愿意放棄現有的利益,跟著袁譚投降。
袁譚對此倒是不反對,甚至是正中下懷。不過他有一個擔心,袁尚身后站著兗州世家,他是否愿意就此放棄?如果兄弟相爭,魏國的實力進一步分裂,他連和孫策談判的資格都沒有。
沮授提議,留張郃守邯鄲,袁譚回鄴城控制局面,派使者與蔣干聯絡。
袁譚接受了沮授的建議,留下張郃鎮守邯鄲,自己趕回鄴城。
邯鄲到鄴城不到六十里,袁譚只帶了沮鵠指揮的三千郎衛,行軍速度很快,黎明出發,中午就到了鄴城。關羽率領的主力未到,張飛兵力不足,只在邯鄲城外留了一些監視的人馬,又有意誘袁譚出城,并沒有刻意阻擊,看著袁譚突圍而去。等張飛收到消息,集結主力趕來截擊的時候,袁譚已經進入鄴城。
袁尚沒想到袁譚會突然回來,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袁譚已經接管了鄴城的防務,并派人召袁尚入宮,并以形勢危急為由,命人守住后宮,將包括劉夫人在內的所有女眷一并軟禁在宮后,不得與外人交通。
袁尚空有雄心萬丈,無可奈何。面對袁譚,他暴露出了少年的任性,暴跳如雷,指責袁譚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當初信誓旦旦的要讓出王位,還說要兄弟同心,現在卻借刀殺人,致命袁熙死于非命。
袁譚大怒,命人監禁了袁尚,隨即派人搜查袁尚的住處,很快搜出了劉備寫給袁尚的信。有證據在手,袁尚百口莫辯。袁譚隨即將他關押起來,然后與田豐商量,派人聯絡蔣干,洽談投降的事宜。
形勢至此,田豐也無計可施,只能仰天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