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孫策起程離開吳縣,由海路北上,麋芳、陳矯率中軍水師護航。步騎三萬余,大小船只近千艘,浩浩蕩蕩,乘風破浪,氣勢恢宏。
孫權終究還是遂了愿。經過考核,擔任統領千人的都尉,不用從普通一卒做起。都尉可能擁有自己的直屬親衛,吳太后為了保證他的安全,自己掏錢,招募了一百名丹陽精卒,配合最好的軍械,貼身保護孫權。為了讓這些人盡心盡力,還安置了他們的家屬,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也是當作人質。
為了侍候孫權的起居,吳太后悄悄地安排了兩名通曉武藝的女子。雖說孫權的名聲不是太好,愿意和孫家結親的人還是有的,況且有吳太后出面張羅,做妾也愿意。
對這些情況,孫策一清二楚,但他什么也沒說。該說的都已經說了,既然孫權一心想立功,那就讓他自己去拼去闖吧,能走到哪一步,看他自己的造化。萬一戰死了,母親也不能怨他。
有時候孫策甚至在想,或許孫權戰死反而是最好的結果。
順風順水,一路無事。中間只有一個插曲。黃月英難產,疼得死去活來,險些送了性命。關鍵時刻,蔡玨冒險用曼陀羅花泡酒,當作麻醉劑,減輕了黃月英的疼痛,順利產下了兩個健康的男嬰。蔡玨在華佗著的《青囊經》里見過這種花,知道有麻醉作用,但她自己用還是第一次,能不能成,并沒有把握。黃月英轉危為安,她卻因為緊張過度,病了一場。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尤其是看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按照事先的約定,有一個孩子要姓黃,繼承黃承彥的爵位,彌補蔡玨的遺憾。只是事到臨頭,她又猶豫起來,覺得對這個孩子不公平。如果不改姓,作為孫策的兒子,哪怕是庶子,將來的前程也比姓黃好。
得知蔡玨的心結,孫策想了一個解決方案:除了爵位之外,其他的待遇如食邑之類,這兩個孩子都保持一致,不區別對待。蔡玨大喜過望,偷偷對黃月英說,還是你有眼光,找了一個體貼人的丈夫。有了這句話,阿母就算死也沒有遺憾了。
七月中,孫策到達連云港。郭嘉帶著中軍趕來會合,與劉曄見了面。他已經收到了劉曄的質詢報告,對孫策的評定表示認可。兩人見面后,交談了一次,頓生相惜之心。
孫尚香與孫權也見了面。孫尚香沒什么芥蒂,見到孫權還是和以前一樣開心,二兄二兄的叫個不停,孫權卻有些無地自容。十八歲的孫翊鎮荊州,十四歲的孫尚香也被孫策委以重任,坐鎮豫州,自己卻相去甚遠,連個都尉都是厚著臉皮要來的,覺得在孫尚香面前沒面子。與他接觸了兩次后,孫尚香也覺得無趣,對孫策說孫權去了一趟交州,本事沒長多少,心思卻越來越深沉了,讓人看不透,怏怏地回汝南去了。
八月初,孫策繞過青州,到達東萊,與太史慈見了面。
鄴城。
袁譚靠在憑幾上,瘦長的手指摩挲著扶手,眼窩深陷,眼中布滿血絲,疲憊而絕望。對面坐著蔣干,兩人中間有一張案,案上擺著剛剛收到的書信。
信是袁夫人寫來的,信很長,寫了一大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主旨很明確:袁耀將來要封王,你就別想了,吳王大軍將至,你早點投降,也許能封個侯,否則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蔣典客,這也是吳王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