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從營習武的時候,郭武等人時常說起關羽,將他作為一個典型的對手來分析,張遼參與其中,受益良多,對關羽并不陌生。關羽的優勢很明顯,但他的劣勢也很明顯,只要把握住機會,完全可以讓關羽的優勢無從發揮。
關羽的坐騎赤菟是大宛良駒,張遼的坐騎雖然不如赤菟,也是上等戰馬,速度很快,不過數息,兩人便已相遇,張遼挺矛直刺關羽胸腹,同時用腳輕帶馬鐙,使戰馬向右側斜行,保持與關羽的距離。這匹戰馬隨他一年多,每天都練習,早已心意相通,不須他用力便知執行命令,向斜前方竄出。
關羽見張遼挺矛刺來,不敢大意。他沒有披甲,一旦被張遼刺中,不死也要重傷,是以顧不得傷人,先求自保。好在他對付用矛的高手多了,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見,張飛的長矛就是一丈八,兩人交手多次,他一樣能克制張飛的蛇矛,笑到最后。
青龍偃月刀劃出一道凌厲的弧光,斬向張遼的矛頭。關羽的動作很大,并不以磕頭或斬斷矛頭為目的,后面還跟著他獨創的一招:拖刀。刀頭磕開對方的矛頭,順勢橫拖,借著馬速,能輕易斬開對方的甲胄,即使對方用兵器格擋,雙方相撞的力量也足以讓對方坐不穩馬背。
在沒有馬鐙的時候,這一招幾乎所向披靡,連太史慈、張飛都覺得頭疼。如今有了馬鐙,直接撞下馬的可能性小了,他也稍作改進,多了一個貼著對方矛柄滑行,斬殺對方手指的招法。即使是比武較技,不需要下那么重的手,改刀刃為刀背,也足以讓對方失去戰斗力。
青龍偃月刀即將斬上張遼矛頭的剎那間,張遼的戰馬向右前方竄出,兩人之間的距離突然拉開,增大了兩三尺。這兩三尺看似不起眼,卻讓關羽的招數都落了空,他的長刀沒能磕著張遼的矛頭,張遼的矛頭繼續向前挺刺。關羽吃了一驚,來不及多想,順勢變招,扭身,抬刀,刀頭下沉,刀尾抬起,青龍偃月刀倒提,向外猛推,險而又險的推開了張遼的長矛。
即便如此,張遼的矛頭還是貼著關羽的左臂滑了過去,在綠色的戰袍上挑開一個口子。
關羽心頭一沉,有種不祥的預感。張飛說張遼和他武藝相當,現在看來,就算張飛沒有說謊,如今的張遼也不是當初的張遼可比,武藝怕是又上了一個境界。想來也是,當初的張遼雖然跟著呂布這樣的高手,卻有公務纏身,哪能和現在一樣天天在軍營里,什么事也不管,只管練兵習武。更何況孫策的身邊還有那么多高手,隨時可以和他切磋。如果他沒有進步,恐怕也不能在孫策身邊立足。
稍有疏忽,一世英名怕是要毀于一旦。
關羽不敢大意,打起精神,全力以赴,與張遼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