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臉漲得通紅,卻無言以對。他看了一眼遠處的吳軍營門,一聲長嘆,撥馬就走。
龐德看著關羽遠去,也轉身回營。進了大營,龐德翻身下馬,向正在等候的劉曄躬身一拜。“軍師,德無能,未能斬斷青龍偃月刀。”
劉曄笑笑。“無妨,刀雖未斷,青龍已死。走吧,我們回中軍,準備下一步。”
關羽回到大營,下了馬,提著刀進了大帳,將所有的掾吏都轟了出去,一個人坐在帳中,看著破損的青龍偃月刀,撫著刀上殘缺不全的龍紋,心中五味雜陳。
得刀以來,此刀隨他東征西討,從未離身,斬顏良,誅高覽,都是倚仗此刀立功,可謂是所向披靡。幽冀童謠中青龍刀高居榜首,力壓劉備的青云、赤霞雙劍和張飛的丈八蛇矛。他一度以為青龍偃月刀便是天下最強的兵器,無他物可比,就算黃承彥本人也不能打造出更好的兵器,孫策的霸王殺也要甘拜下風。
但事實是如此殘酷,根本無須孫策的霸王殺出手,義從營所用的制式兵器就能將青龍偃月刀斬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在展示了吳軍在冶煉優勢的同時,也提醒了他一個問題:青龍偃月刀本是吳王所贈,可以勝任何人,唯獨不能勝吳王。
推而論之,哪怕劉備可以戰勝任何人,他也無法戰勝吳王。他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吳王所賜,至少是吳王的指點。如果不是吳王提醒,劉備甚至不會回幽州。這一切都在吳王的計劃之中,今天的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也許,向吳王稱臣,是劉備和中山國的唯一出路。
此念一起,關羽便有些猶豫。勸劉備向孫策投降?這似乎有些不妥。雖說孫策包圍了盧奴,但他孤軍深入,兵力也只有三萬余,一旦劉備率部回援,雙方決戰,至少劉備還是有機會的。集結幽冀兵力,劉備現在能動用的兵力至少六七萬人,是孫策的兩倍有余。
兩倍又如何?孫策率領的都是精銳,豈是劉備所領的幽冀之眾可比。
關羽心中忐忑,一時決斷不下,但他覺得就算不能勸劉備投降,提醒劉備小心些總是應該的。他決定給劉備寫一封信。鋪開紙筆,關羽斟字酌句,希望能表達出自己的擔憂,又不露怯。對他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從來沒寫過這樣的書信。
就在關羽涂涂改改,數易其稿,還是不能決定的時候,孫策派人送來了書信。
信的內容很簡單:孤與云長一別,雖久未謀面,卻常聞云長笑傲北疆,縱橫無敵,甚是欣慰,今雖為敵,欲與云長陣前相見,敘敘別情。不料云長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一戰張遼不勝,裂衣斷袖,二戰龐德受挫,青龍偃月刀亦不復當年之銳,實在可惜。既然如此,不見也罷。孤不日攻取盧奴,滅中山,解民于水火。云長欲戰,孤命將授兵,以待云長。云長欲退,且作壁上觀。今奉上錦衣一襲,為云長掩體遮羞,望云長識時務,明形勢,莫作無謂之斗。若能稱臣,共平天下,自當重鑄龍刀,否則云長當退隱盡孝,生兒育女,為關氏延嗣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