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根源還在于他們對發展形勢過于樂觀,對他也有些盲從,形成了放大效應。在他這里也許只是一點小得意,到了公孫度那里就成了張狂,輕率的進攻夫余,燒王城,斬夫余王,還把人家首級做成了夜壺,王后賞給將士淫辱,豈能不激化矛盾。
說白了還是太自信,高估了自己的優勢,也簡化了遼東的形勢,以為勝負取決正面戰場。可惜夫余不是中山,不是攻占王城就解決了所有問題,恰恰相反,問題才剛剛開始。公孫度連戰連勝,但問題一點也沒解決,反而擴大了。
孫策命人請來郭嘉、劉曄、沮授,商討對策。
在研討之前,諸葛瑾詳細介紹了遼東的形勢,看著地形圖,聽著諸葛瑾的介紹,郭嘉沒什么反應,劉曄、沮授卻變了臉色。他們之前對遼東的了解比較淺顯,聽完諸葛瑾的介紹后,他們意識遼東的問題不是一時一地的問題,而是一個長久的問題,必須從長計議。
“諸位,有什么相法,不妨暢所欲言。”孫策看著眼前這幾個人,心里安穩了不少。有這么多的人才,他不相信解決不了遼東的問題。
郭嘉首先發言,搖著羽扇說道:“公孫度太沖動,不適合再任度遼將軍,趁這次機會罷免他吧。”
孫策點點頭。這是一個將公孫度調離遼東的好機會。他在遼東經營了那么多年,有他在遼東,太史慈、董襲都放不開手腳。“誰適合接任度遼將軍?”
“閻行。”
孫策權衡了片刻,同意將閻行作為人選之一。閻行是一個優秀的騎將,做事也沉穩,應該能勝任度遼將軍的重任。
郭嘉又問道:“子瑜,遼東出了事,太史子義有什么應對方案?”
諸葛瑾拱手施禮。太史慈的確準備了解決方案,但他負責的防區出了這么大的問題,他首先要請罪,等待處理,而不是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孫策要撤他的職,他這個方案就沒有任何意義。
太史慈的思路很簡單:以守代攻,先整頓內部,肅清遼東屬國的烏桓人,將那些興風作浪的烏桓豪強連根拔起。夫余人、鮮卑人都是小問題,來了就迎戰,走了也不用追,針對性的關閉胡市,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服軟了,到時候再慢慢收拾。
“這樣能行嗎?是不是太示弱了?”劉曄疑惑地問道。
諸葛瑾笑著拱拱手。“劉軍師有所不知,胡人重利輕榮辱,與他們打交道也不能太在乎面子。若因一時不忿,怒而興師,深入草原,他們望風而逃,我軍勞而無功,反倒被他們恥笑。不如以靜制動,以胡市之利驅策之,方是長久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