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吧,這幾年有什么心得?”
孫翊和孫尚香對視一眼,拱手道:“王兄,我先來吧。要不然小妹說完了,我都沒話說了。”
孫策笑笑。“行,那就你先說。”
孫翊咽了口唾沫,臉色不由自主的嚴肅起來,不敢有一絲大意。“王兄,我先說一下荊襄的形勢。總體而言,荊襄這幾年民生安定,黃忠部出征三年,雖說進展不是很順利,卻還在控制范圍以內,輪休的將士情緒穩定,對戰事也有信心,相信不久就能取得重大突破,進入漢中腹地。丹水、順陽一帶的金砂采集已能正常展開,對南陽、南郡的物價穩定起到不小的作用……”
孫翊侃侃而談,從軍事到民生,從荊襄到整個荊州,講得很詳細,只是有些緊張,看得出做了充分準備,自信卻不太足,尤其是涉及到民生部分時。
孫策對荊州的事并不陌生,荊州刺史杜畿、南陽太守閻象、南郡李通、江夏太守關南等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他寫報告,孫翊本人也不例外,只不過孫策知道,孫翊本人對民生不太感興趣,那些文章都是由鐘繇代筆的,孫翊本人最多看一遍,能理解多少,實在不好說。
在荊州江南江北分置為兩個戰區后,南陽、南郡的負擔實際很輕。南陽本來基礎就好,推行新政又最早,這些年穩步發展,實力雄厚,獨立支撐黃忠部三萬將士征戰都不成問題,何況還有南郡、江夏分擔一部分壓力。黃忠等人指揮得當,雖說沒有突入漢中腹地,卻也沒什么大的傷亡,他們只是在耐心的等待機會而已。
問完了荊襄本地的情況,孫策又問起天下形勢。孫翊有些冒汗,不停的擦拭額頭、脖子。他的回答中規中矩,建議加強荊襄攻勢,聯絡占據武都的馬騰,先取漢中,切斷關中與益州的聯絡,然后再由武關進兵,配合中路的攻勢,進取關中。
“那個……鐘長史提到一件事。”
“什么事?”
“王兄盡取關東,半有天下,不宜再以吳王自居,當以天下為念。且建業偏僻,不利于指揮各路作戰,可進駐洛陽,以居腹心。”
孫策沉吟片刻。拿下冀州之后,他就知道會有人勸進,現在看來鐘繇要搶頭功了。遷都洛陽不僅寓意著要由王稱帝,以天下為念,更會影響整個權力重心。以洛陽為中心,對荊州、豫州、兗州有利,尤其是汝潁,而江東則會重新成為偏僻之地。
“你自己怎么看?”
“我……我少量鐘長史說得有些道理,在建業指揮作戰的確不太方便。大軍往返千里,縱使有樓船水師,也會延誤時日。”
孫策笑笑。“你傳書鐘繇,讓他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來。”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