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權在隔壁,聽著孫氏三兄妹時而說笑,時而爭論,嘴角帶笑,神情溫婉寧靜。
曹英、徐節默默地品著茶,想著各自的心思,誰也不說話。
過了一會兒,袁權輕聲說道:“阿英,你弟弟還好吧?”
“還好。”曹英放下茶杯,欠身施禮。“還要感謝袁都尉的關照。”
“投桃報李罷了。”袁權笑笑。“還要感謝你另外兩個弟弟照顧德祖,讓他這個階下囚沒吃什么苦頭。”
曹英有點尷尬。“這都是法正的主意,妾父王……也未必知道。”
“無妨,男人嘛,爭天下,打打殺殺,身不由己,難免用些手段。不過凡事不能過,過猶不及,你們說對吧?就連普通百姓都知道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真要把事做絕了,逼得別人鋌而走險,也會斷了自己后路。”
“夫人言之有理,妾時刻銘記在心。”
“說起來,你父親之前雖和袁家走得近,卻和先父不投緣,如今和我們孫家結了親,你父親又和大王為敵,打得不可開交,也不知道將來有沒有機會握手言和。我記得先父辭世時有遺命三條,如今可就剩下你父親這一條了。”
袁權說完,便輕聲笑了起來。曹英苦笑,無言以對。袁權抬起手,輕掩嘴角。“好了,快過年了,不說那些不吉利的話了。舍弟安然歸來,如今也算小有成就,安居樂業,那一條便也罷了。你傳話給你父王,讓他認清形勢,莫做無謂之爭,落得魏國一樣的下場。若能舉益州而降,大王不會虧待他的。”
“多謝夫人。”曹英松了一口氣,躬身拜謝。她知道袁權在孫策心目中的地位,袁權出面求情,孫策大半是會同意的。若父親曹操真能舉益州而降,而不是像袁譚一樣臨近亡國再降,就算不能保留蜀國,曹家富貴也是不缺的。如果有功,甚至有可能保留王爵。
孫翊私下里對她說過,孫策將來要封他們幾個弟妹為王,袁耀也包括在內。既然袁耀也能封王,曹家也未必一點機會沒有。當然,這要曹家立下足夠大的功勞才行,僅是舉益州而降未必夠。別看現在周瑜、黃忠圍攻益州并不順利,但那不是他們不能,而是他們不想太急,導致傷亡太大。
“阿節,你今年十六了吧?”
徐節連忙點頭。“多謝夫人關心,節今年十六。”
“今年十六,再過兩個月就是十七了,可曾有人家?”
徐節紅了臉。“節隨三將軍在軍中,公務繁忙,還沒時間顧及這些事。”
“這么忙?”袁權歪著頭,想了想。“這可耽誤不得。要是你不嫌棄我的眼光,我幫你留意著?”
徐節還沒說話,曹英便笑著說道:“夫人可是一眼相中了大王的人,眼光怎么會差。有你為徐軍師掌眼,徐軍師一定能嫁個如意郎君。不知夫人相中的是哪家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