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蔡邕有點勉強地應了。
孫策隨即又與眾人商議,新年將至,吳國的開國大典卻還需要幾個月的準備時間,年號問題需要先解決,要不然這幾個月就沒年號了,對公文極不方便。即使是奉長安正朔也不行,先帝已終,新帝未立,長安也沒有年號。既然如此,不如恢復古制,取消年號,就用吳國紀年,以后登基稱帝也不用改。
這么做也是有先例可循的,當年漢高祖就是這么做的。年號本非古制,是漢武帝搞出來的新花樣,現在看來,除了聽點吉祥話之外,也沒什么用。
張纮、虞翻等吳臣雖然覺得孫策這么做有些隨意,不過他們跟著孫策久了,習慣了這種風格,也覺得年號既非古制,也沒什么意義,徒增一堆麻煩,借此機會取消也沒什么壞事,至少以后公文會方便很多。荀彧、沮授卻看得目瞪口呆,很不適應這吳國君臣的行事風格,尤其是荀彧,忍不住搖了搖頭。
郭嘉看在眼里,嘴角輕輕一挑。
議事完畢,眾人分頭散去。荀彧官職最低,靠艙門最近,率先出艙,他下了飛廬,正打算離開,郭嘉從后面趕了上來。
“文若,到我艙里坐坐。”
荀彧也沒推辭,跟著郭嘉來到艙中。郭嘉身為軍師祭酒,在孫策的座艦上有一間獨立的艙室,雖然這么多天沒住,卻還是收拾得干干凈凈。兩人入座,郭嘉命人準備茶水,熱情地招呼荀彧喝茶。兩人閑扯了幾句,郭嘉突然說道:“文若,傳國璽在哪兒?”
“傳……國璽?”荀彧一愣,抬起頭,打量著郭嘉,眼神閃了閃,笑了。“奉孝,我剛才就對大王說了,我不知道傳國璽在哪兒。”
郭嘉笑笑。“我聽得很清楚。我相信你也聽得很清楚,大王對傳國璽其實并不在意。”
“是啊,大王氣度,真是令人高山仰止。”荀彧垂下眼皮,端起茶杯,淺淺的呷了一口。
“話雖如此,這傳國璽卻也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就像盛憲、賀輔獻的那個祥瑞一樣,大王雖然不信,對那只玉鳳還是很喜歡的,要不然也不會留在手中時時把玩。退一步說,大王不信,不代表別人不信,萬一誰得了傳國璽,以為天命在己,又不自量力的跳出來生事,總是麻煩。”
荀彧眉梢一顫,過了半晌,抬起眼皮,打量著郭嘉。“奉覺得傳國璽在我手中?”
“未必在你手中,但你應該知道在哪兒。”郭嘉笑得更加神秘。“就算你不知道,也應該猜得到,對吧?文若,先帝苦心布局,如今出了意外,你總不能這么看著不管吧?”
荀彧盯著郭嘉看了半晌,啞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