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劉備聚將議事。
魯肅正在趕來,大戰在即,諸將都要做好準備。他拜裴潛為行軍長史,協助處理軍務,拜還在包圍安邑的衛覬為大農,負責錢糧調集,又委任賈逵兼管臨汾、絳邑二縣,其他人各有封拜,其中裴潛的二弟裴俊被任命為永安長,即刻上任。尚未趕到的王蓋封賞最厚,被拜為中山國尉。
此外,劉備對連日來的戰事論功行賞,不管勝負如何,只要表現得積極主動,有可取之處,一律有賞,并公開宣布,此戰若能取勝,一定不負立功之人,封侯拜將,在所不惜。
一時間,中山軍士氣大漲,人人摩拳擦掌,準備與魯肅大戰。雙方兵力懸殊,不少人對此戰充滿了信心,以為此戰必勝,是立功的好機會。
趁著這個機會,劉備排兵布陣,準備迎戰魯肅。
諸將轟然應喏,踴躍請戰。
劉備剛剛安排完畢,斥候送來消息,魯肅的前鋒已經出了中條山,距離虞城只有二十余里,但魯肅并沒有繼續前進,他停了下來,在山下駐留,有就地扎營的意思。
劉備有點著急。如果魯肅堅守不戰,拖延時日,對他非常不利。
新上任的行軍長史裴潛說,魯肅不可能不戰,他只是想穩一步,一是出于警惕,防止有埋伏,二是想休整一下,畢竟大軍用兩天時間翻越顛軨坂而來,體力消耗不小,倉促上陣絕非明智之舉。不過他糧草運輸困難,絕不會耽擱太久。我們應該按兵不動,以逸待勞,趁著這個機會做好迎戰的準備。
司馬懿也贊同裴潛的意見。劉備覺得有理,命令各部做好隱蔽,連斥候都盡量控制,以免打草驚蛇,被魯肅發現破綻。
魯肅、辛毗并肩站在地圖上,不約而同的轉過頭,會心一笑。
“真巧啊,在這里決戰,是個好兆頭。”
“是啊,劉備真會挑地方,居然在虞城迎接我們。”辛毗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撫著頜下短須。“虞舜鳳舉于河東,避丹朱于吳會,如今我們又殺回來了,劉備在這里迎接我們,簡直就是命中注定。”
坐在張遼身邊的呂小環不明其意,歪著身子,低聲問張遼辛毗在說什么。又是虞舜,又是丹朱的,是在講古嗎?張遼有點尷尬,其實他也是半懂不懂,只是跟著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