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掩人耳目,避開劉備的斥候,呂蒙收起戰旗,隨高順一起出發,在白波谷派來的向導的帶領下,繞過聞喜,經稷山,輾轉趕往白波谷。
這一路并不輕松,不是在河谷里穿行,就是在山脊上前進,剛上完坡,轉眼又要下坡,平坦的地方屈指可數。步卒還好一些,騎兵可是吃盡了苦頭,接連摔死了幾十匹戰馬,讓不少騎士怨聲載道,嘀咕著不如騎驢。相比于高大強壯的戰馬,征來馱貨的驢倒是走得很平穩,幾乎沒有損失。
聽著報怨,呂蒙的臉上發燒。在地圖上看地形很輕松,真正走起來,才知道這地形有多麻煩。他明白了孫策的擔憂,也明白了魯肅的用意。河東已然如此,并州的地形只會更險,即使吳軍善戰,遇到這種地形也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必遭覆敗。
半路上,他也沒閑著,留心收集相關的消息,即使對方是目不識丁的普通一卒,他也很客氣的請教。經詢問得知,安邑城北的這片高地就叫鳴條山,又叫鳴條崗,本地人稱為隴,據說古代打過仗。不過具體哪個古代就不好說的了,有人說很久很久以前,是黃帝那時候,有人說是是大禹開龍門那時候,也有人說是商湯他們稱之為湯王,在安邑東有一座山,就叫湯王山。
呂蒙按照辛毗的指點,在腦子里一點點的勾畫當地的地形,猜想歷史上戰事的過程。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可是行軍途中卻找不到人問,那些將士還不如他呢。張遼也不怎么懂,反倒是龐德略知一二。他是吳王的義從騎督,經常在吳王左右,零星聽過一些。
雖然不成系統,呂蒙還是求之若渴,多次向龐德請教,直到把龐德肚子里那點貨掏得干干凈凈。龐德對呂蒙說,你真要想知道這些,不如直接寫信給大王。大王會告訴你該讀哪些書,甚至可能直接把相關的書籍送給你。他身邊的那些侍從平時有什么問題,都是直接向大王請教,大王從來不覺得煩。
呂蒙覺得有理,又覺得很有壓力。他算是吳王最早的侍從,如今獨立領兵了,卻疏忽了學習,再過幾年,等那些年輕人出仕了,自己怎么和他們競爭?
汾陰。
高順在城外扎下大營,派人進城勸降。
汾陰令裴邯是聞喜人,按輩份算是裴潛的族兄,為人孔武有力,通曉武藝,原本在聞喜縣做縣尉。劉備入河東,裴家雞犬升天,他也升任汾陰令。汾陰是汾水入河之外,地勢之重要不言而喻。
早在魯肅渡河的時候,裴邯就做好了準備。江東水師聞名天下,肯定會走汾水入河東,所以他集結了五千多人,儲積了足夠一年的糧草。張遼入境時,他緊閉城門,如今高順來攻,他也沒有投降的興趣,直接砍下使者的首級,掛在城頭上。
高順大怒,下令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