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沒有看到這一切,他正在策馬沖鋒,想找到陷陣營的破綻,擊垮他們,奪回主動權,也奪回一點面子。他得手了兩次,殺死殺傷了十幾名陷陣營士卒,但大多時候都無能為力,陷陣營將士的配合非常默契,盾陣也很堅固,騎兵很難沖擊得手,一不小心,反倒被反擊了幾回,損失了不少騎士,就連劉備本人都受了傷,身中數箭,渾身是血。
劉備率領親衛騎往來沖突,如怒濤急流,陷陣營卻如中流砥柱,巋然不動,耐心地與劉備纏斗,一時間各有傷亡,難分勝負。
幾次沖擊無果,劉備依然號呼而戰,越戰越勇,司馬懿卻心生怯意。既然無法擊潰陷陣營,再糾纏下去就沒有意義了,高順有六七百騎兵,隨時可能沖過來,到時候再想走就可難了。他力勸劉備不要沖動,盡快撤離,再圖后計。劉備也清醒了些,接受了司馬懿的意見,撥轉馬頭,脫離戰場。
高順正打算調騎兵回來,圍堵劉備,見劉備主動撤退,暗自可惜,只得放棄了這個決定,眼睜睜地看著劉備離開。騎兵沖擊時間不短了,馬力不足,想追也追不上劉備,萬一再遇到張郃、王凌率領的騎兵,這些并州騎兵很可能全軍覆沒。
劉備主動撤離,剩下的中山軍步卒孤立無援,徹底崩潰。高順、蔣欽趁勢發起沖鋒,擴大戰果。河東部曲撤得比較早,損失不到三分之一,中山軍步卒損失大半,只有不到三千余人逃走,剩下的不是被殺就是被俘,董亭前尸橫遍野,血染黃土。
被劉備安排到土崗北側的一萬河東部曲聽說主力戰敗,也不敢怠慢,迅速撤離。
劉備趁興而來,僅僅交戰了半天就大敗而歸,速度之快不僅大出劉備本人預料,就連高順、蔣欽都沒想到。他們后悔莫及,雖然向安邑派出了信使,卻只是例行公事,等魯肅收到消息,再率部出城,劉備已經逃回大營了,一個擊殺劉備的大好機會就這么從手邊溜走了。
正如高順、蔣欽所料,劉備撤退之后,幾乎沒有做任何停留,一路撤回安邑城北的大營。
裴潛、衛覬等人收到消息,大驚失色。劉備敗得這么快,敗得這么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劉備自己了覺得丟人,回到大營后就以傷重為由,閉門不出,誰也不見。
裴潛等人急了。這算怎么回事?躲起來能解決什么問題,遭受這么大的挫折,形勢對己方非常不利,如果不迅速做出決斷,后果只會更壞。
劉備不見人,裴潛只好去找司馬懿。與劉備合作是由司馬懿主導的,現在劉備一蹶不振,他們自然要找司馬懿要個說法。如果劉備不想干了,他們要另想他法,比如直接和并州人合作,總不能等死。
面對怒氣沖沖的裴潛等人,司馬懿苦笑。他請裴潛、衛覬等人入座,又命人上酒。“諸位知道董亭之戰的經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