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點點頭。“事難兩全,如果你不介意,就先問問荀公達吧,看看他的決定。若是他不愿意來,再考慮沮公與。”
周瑜明白了孫策的意思,點頭答應。最好的結果是荀攸自己不來,那汝潁人就無話可說了。以荀攸那不肯拋頭露面的脾氣,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若是荀攸迫于汝潁系的壓力,不得不來,到了建業,他只怕也會韜光隱晦,盡可能將露臉的機會讓給其他人,比如沮授。
這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卻是一個最不壞的辦法。
“大王用心良苦。”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古人誠不我欺。”孫策苦笑著拍拍頭上的紫金冠,自嘲道:“公瑾,真希望你能早點平定天竺,回京為孤分擔一些事務。現在這樣,孤很擔心能不能活到退休。”
周瑜連忙說道:“大王,此等不祥之言,萬萬說不得。”
孫策聳聳肩,放聲大笑。
衛覬猶豫了很久,還是站在了周府的門口。
都已經從河東趕來了,總不能知難而退,衛氏的產業、宅第和近百口男女老少的性命可都寄托在他此行的成敗上,再難也得迎頭而上。
出乎衛覬的預料,蔡琰很快就從里面迎了出來,很認真地打量了衛覬兩眼,欠身施禮。
“不意衛君駕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衛覬很驚訝,一時竟不右如何應對,半晌才訕訕地說道:“蔡……大家,冒昧登門,實在是不得己。衛氏上下百余口……”衛覬哽咽了,忍了很久的淚水一下子涌了出來。他說不下去了,撩起衣擺,跪倒在地,額頭觸地。“請大家哀憐,看在我亡弟與你夫妻一場的份上,救救衛氏。”
蔡琰柳眉微蹙,沉下了臉。“衛君,快快起來說話,你這樣豈不是強人所難。妾如今是周家婦,與衛氏已無瓜葛,之所以出來見你,是因為河東衛氏與我陳留蔡氏是有舊交,并無他意。”
衛覬愣住了。他見蔡琰出迎,原本以為此事大有希望,沒想到蔡琰卻不給他任何機會,一口回絕。蔡琰沒有罵他一個字,卻比罵他更讓他難堪。蔡琰來見他是因為蔡家與衛氏有舊交,可是當初衛氏為難她的時候,何嘗念過這份交情?
說起來,蔡邕能將蔡琰嫁給他的弟弟,那可是給了河東衛氏天大的面子。陳留蔡氏是真正的高門,與他們聯姻的都是大家世族,河東衛氏根本無法與他們相提并論。但衛氏辜負了蔡邕的這份善意,讓蔡琰蒙羞,讓蔡氏蒙羞,如今還想救蔡琰出面救衛氏,的確有些張不開口。
可是形勢如此,衛覬也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只能舍了這張面皮,苦苦哀求。
蔡琰嘆了一口氣。不管怎么說,河東安邑衛氏也是大族,折辱衛覬固然一時快意,傳出去卻不好聽。她想了想,對衛覬說道:“衛君,妾不便出面,指點你一條路吧。聽說你在長安時曾就任尚書臺,故尚書令荀文若對你印象頗佳,如今荀文若在大吳任諫議大夫,你去求他,也許能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