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垂拱而治固是圣君所為,只是事急從權,眼下戰事緊張,大王垂拱是不是早了些?”
孫策思索片刻,沒有回答沮授的問題,反問道:“公與,若是攻取邘城不利,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將士傷亡,錢糧空耗,士氣受挫,民心也可能動搖。”
“天下形勢會逆轉嗎?”
沮授撫著胡須,搖搖頭。“這倒不至于。臣雖愚鈍,亦知大王所行乃是正道,或有波折,卻是大勢所趨,非人力可回。只是……若大王能居中主持,可能會更順利一些。”
“公與,令郎今年多大了?”
“二十有五。”
“你是哪一年開始讓他自己玩耍嬉戲,不再過多插手的?”
“五六歲吧。”
“吳國建國已經六年了。”孫策轉過身,慢慢往回走。“就目前而言,我覺得你們也能勝任,毋須孤多事。不管什么事,開始總會有點手忙腳亂,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他笑了兩聲,又道:“現在適應了,以后才能做大事,公與以為然否?”
沮授已經明白了孫策的意思,也覺得孫策的考慮有道理。既然要臣君各司其職,現在就是最好的機會。吳國由守轉攻,邘城只是他們要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將來的困難只會越來越大,不趁著這個機會讓各府寺熟悉、磨合,更待何時?什么事都指望孫策來做決定,習慣一旦養成就難改了,最后還會走向君主大權在握的老路,即使孫策主觀上沒有這樣的打算。
“大王高瞻遠矚,臣望塵莫及。”
“公與也不必謙虛。論大勢,孤略勝一籌,具體事務卻還是需要諸君并力。你我君臣各司其職,各用其長,共建太平,為后世子孫做個榜樣。百年之后,可無愧于心,無愧于世,無愧于后人,豈不美哉。”
沮授連連點頭,笑道:“那臣就附鳳尾了。”
“公與就算是鳳尾,也是鳳尾上那幾根最耀眼的鳳羽之一。不過,孤還是希望你們能成為鳳冠,沒有你們這些當世俊杰為飾,孤這鳳頭可就禿了,不好看啊。”
沮授忍不住放聲大笑。笑聲朗朗,從未如此開懷,如此暢快。